第22章 孙权再次叛蜀汉,陈到连夜赶汉营

“倭寇将至,卑弥呼擅使阴术,可使亡者复生,若不守辽东,朝鲜半岛、幽州尽入敌手,到时后患无穷。”

文官惶恐道:“然此命乃天子亲旨,若将军抗命……”

“天子?天子要国,还是要命?”

司马懿起身,目光如炬:“你告诉陛下,弘农之败,我非不顾;倭寇之祸,乃国之灾难。”

“臣若回援中原,一月后卑弥呼攻陷辽东,北疆尽失,魏亡非蜀汉之功,而为倭贼之手。”

文官不敢言,只能颤声而退。

司马懿仰望星辰,自语道:“若诸葛亮是天下之智,卑弥呼,便是地狱之魇。”

“而我,司马懿,命该镇此二人!”

长安,诸葛亮在案前挥毫作战图,赵云披甲而入:“丞相,探子来报,东吴调兵江东,或于八月初一出兵白帝。”

诸葛亮叹息:“孙权果然按捺不住。”

魏延一跃而入,怒声:“丞相,让我带兵回援东线,我一人可挡三万吴兵!”

马岱亦道:“我可同去,斩东吴偏将,灭其锐气。”

诸葛亮微微摇头:“不可,此时弘农更急,东吴之变乃意中之事,我已派王平、关家后人驻守。若吴军强攻,白帝亦可守三月。此战主线,仍在北伐。”

赵云道:“弘农若取,则魏都许昌岌岌可危。”

诸葛亮点头:“此局已成三角之势。蜀破魏,吴破蜀,魏图吴。唯有击破中原之心,令天下诸国再无联合之力,大汉方可中兴!”

他望向北方天边,语气愈发坚定:

“弘农之后,便是许都。”

建兴五年七月二十二,弘农城下,战鼓如雷。

黑云压城,风声如号。蜀军旌旗遍野,诸葛亮率赵云、姜维、霍弃疾等人布阵而立,直逼城下。魏将曹彰,一身银甲,头戴金盔,腰悬青龙剑,神色肃杀,立于城头之上,宛如一尊战神。

小主,

曹彰者,曹操之子,幼承家学,长精兵法,尤擅武艺,一身罡气浑厚,有“黄须虎”之称。他虽不事政务,却久镇边陲,威名赫赫,手中之剑斩尽鲜卑无数,堪称魏国战力第一人。

诸葛亮遥望城上,轻声道:“此人不同于曹真。黄须虎者,非空名也。”

赵云道:“丞相若令末将出马,当可探其虚实。”

未等诸葛亮开口,魏延已跨前一步,双目如电:“丞相,我与马岱愿为先锋,斩此虎子,为蜀军开道。”

马岱亦拱手:“魏将勇猛不假,我等两人齐上,当不负众望。”

诸葛亮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此战需谨慎,若遇不敌,务必退却,不可恋战。”

魏延一声狂笑,拍胸道:“我魏文长,岂是退者!”

马岱也笑道:“末将亦不退!”

随即,两人披挂上马,直奔弘农城下。

城门大开,一骑当先,曹彰缓缓策马而出。他身形高大,手执方天画戟,虎目生威,青须拂胸,神情冷峻。

他望向来将,轻哼一声:“马岱与魏延?一个驱马为兵,一个皮糙肉厚,也敢与本将争锋?”

魏延咧嘴大笑:“你不过姓曹的儿子,有什么本事,咱们战场上见真章!”

马岱道:“我虽驱马为业,也能驱你入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