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紧紧跟随着童子的脚步,缓缓踏入那神秘而庄重的内堂。一进内堂,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我屏息凝神踏上温润的青玉阶。步覆间微风扫过衣摆沾染的六瓣霜花忽而消融,空气中漂浮的奇异幽香愈发浓郁。绕过镌刻着九重凌霄的玄金屏风时,整座内堂的风物猛然自晦暗中揭晓——高逾三十丈的穹顶绘作阴阳双鱼图腾,七盏露盘天香铜灯垂着通明宝珞。
菩提祖师身下莲台竟是由千万道细密流转的梵文金链托举,每个字符在流动中不断焚灭又重生,每当旧文字湮灭时便漾起一声暮鼓晨钟般的清响。他身着百年冰蚕织就的素净鹤氅,发间鸾尾金簪垂下的流苏却是徐徐升腾的三昧真火。
我的手指骤然扣紧,浑厚威压教人想起穿越前偶然在南越馆触碰过的千年青铜鼎——那跨越时空的沉重感如山海般倾覆而来。霎时间足底透凉的云雾突然翻涌,青玉地砖下竟露出缩微的星辰银河,碎裂的星屑沾上衣角便凝作晶莹冰晶。此起彼伏的寒玉铃声响动时,整个空间如折叠的折扇逐层舒展,十丈外祖师的面容忽然近在咫尺,那双眼睛流转的竟是有情众生的尘埃万象。
清风忽地以额触地跪伏,我望着青砖里漂浮的百里河山倒影,终于意识到为何道家典籍里总是强调洞天方七日,这灵台方寸山中,原来处处皆是虚实相生的天地棋局。
只见菩提祖师正端坐在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台之上,周身散发出缕缕仙气,如烟似雾般缭绕着他的身躯,使得整个场景宛如仙境一般。
我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恭恭敬敬地朝着祖师行了一个大礼。然而,令人诧异的是,祖师竟然久久都没有给予任何回应。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氛变得愈发凝重起来。
就在这时,领我进来的那个小道童突然忍不住“噗嗤”一声轻笑出声。这突如其来的笑声如同巨石入水,瞬间打破了原本寂静的氛围,同时也令我的内心越发紧张起来。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祖师缓缓张开双唇,声音犹如洪钟大吕般响起:“来者何人?为何到此?”祖师提出的这些问题既在意料之外又仿佛在情理之中,一时间竟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不过好在我熟读《西游记》,凭借着对其中情节的记忆以及自己的一番揣摩思索,我小心翼翼地组织起语言,尽可能详尽地向祖师讲述了自己前来的缘由。
可是,当我说完之后,祖师只是微微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之色。随后,他挥了挥手说道:“罢了罢了,你且先去做些杂役吧。待日后有所长进,再行考虑其他事宜。”听到这番话,我的心中难免涌起一阵失落之情。但事已至此,我也别无他法,只得点头应诺,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在接下来做杂役的日子里,虽然工作辛苦繁琐,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抱怨。相反,我利用这个机会结识了那位名叫清风的道童。清风性格开朗活泼,与我颇为投缘。他不仅热心地为我讲解了许多关于仙门的规矩和禁忌,还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了不少发生在这里的奇闻异事。通过与他的交流,我逐渐开始适应这座仙山的生活节奏,并在忙碌之余始终不忘继续探寻有关魔盒的蛛丝马迹。
在做杂役期间,我时刻留意着周围师兄们的修炼。看他们吐纳运气,我便偷学一二。每晚夜深人静,我独自找一处偏僻角落,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尝试引导体内气息流转。起初气息乱窜,浑身疼痛难忍,但我咬牙坚持。
渐渐的,我感觉到一股微弱气流沿着经脉缓缓移动,每一次周天循环后这股气流就壮大几分。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那股力量贯穿周身,我惊喜不已。
后来,祖师亲自传授于我一些神奇无比的仙法。自那时起,我便夜以继日地刻苦修炼,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当我施展仙法之时,便能感受到一股磅礴的法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从我的周身不断地涌动。那种感觉就仿佛我已经成为了这片天地间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着世间万物。而伴随着这种对强大力量的掌控感,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亦在心底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