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殿内的烛火微微跳动,映得他的面容更加威严。赵希若站在原地,等待着他的回答,心中却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终于,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低沉:“朕知道了。”
赵希若有点无语,但是皇帝没继续发话,她也不好催。
皇帝接下来声音有点沙哑的说:“你先下去吧,容朕好好想一想。太子,你也回吧。”
太子和赵希若纷纷告退,只留下皇帝一个人独自斟酌。
皇帝赵恺渚坐在养心殿的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目光深邃地盯着眼前的记录册。赵希若刚刚呈上的调查报告摆在案头,厚厚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空饷问题的证据。五十万两白银的贪污数字如同一个沉重的锤子,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心。他缓缓翻动着纸页,眉头紧锁,心中波澜起伏。
“五十万两……”皇帝低声自语,声音中透着一丝沉重。他深知,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更是军心的动摇和国力的削弱。空饷问题如同毒瘤,侵蚀着国家的根基,若不及时根除,后果不堪设想。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些衣衫褴褛的士兵,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却连温饱都无法保障。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将领,却在私吞军饷,过着奢靡的生活。
“朕该如何是好?”皇帝心中自问。
殿内的烛火微微跳动,映得皇帝的面容更加威严。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宫殿和花园。夜色深沉,远处传来几声更鼓,让他感到时间的紧迫。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既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要避免激化矛盾。
皇帝回到龙椅旁,重新拿起记录册,目光落在赵文远的名字上。 赵文远只是冰山一角,空饷问题牵涉的将领和官员远不止这些。直接严惩可能会打草惊蛇,而如果能通过一场宴会,既表彰将领们的功绩,又暗中试探他们的忠诚,或许能为后续的改革铺平道路。
“来人。”皇帝沉声唤道。
一名太监匆匆走进殿内,躬身道:“皇上,有何吩咐?”
“传朕旨意,召平南王史俊贤、北熊军团、金象军团等军队高层,明日午时在太和殿举行宴会,庆祝我朝击溃北乌国军队,签订合约。”皇帝的声音平静而威严。
“遵旨。”太监领命退下。
皇帝靠在龙椅上,手指再次敲击着龙案,心中开始勾勒明日的计划。他决定在宴会上借先帝托梦之名,表达对兵权的担忧,以此观察将领们的反应。如果他们忠诚表态,他可以顺势安抚;如果有人露出异心,他也能及早察觉,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先帝啊,希望您能保佑朕此举顺利。”皇帝在心中默默祈祷。 他必须小心行事,既要让将领们感受到他的信任,又要让他们明白兵权的重要性。
夜幕降临,养心殿的烛火摇曳,皇帝独自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殿外的风声渐渐小了,宫廷中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皇帝的目光落在窗外的星空上,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明日将是一个关键的日子,他必须步步为营,确保万无一失。
他站起身,走到书案旁,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以国为重。”这四个字仿佛给了他力量,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将纸张折好,放入袖中,然后吹灭烛火,走回龙床边。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宴会的场景。他想象着平南王史俊贤那张精明的脸,想象着北熊军团和金象军团的将军们会如何反应。
终于,疲惫袭来,皇帝渐渐睡去。在梦中,他仿佛看到了先帝。先帝站在他面前,微笑着点头,似乎在肯定他的决策。而远处,赵希若的身影若隐若现,她手持记录册,目光坚定,似乎也在等待着他的下一步行动。
翌日清晨,宫廷中的气氛异常忙碌。太监和宫女们来回穿梭,准备着宴会所需的物品。太和殿前的广场上,侍卫们站得笔直,手中长矛闪着寒光,等待着军队高层的到来。阳光洒在金黄色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辉煌的景象。
皇帝赵恺渚早早地来到了太和殿,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殿内的布置。金碧辉煌的大殿中,摆放着精美的桌椅,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和美酒佳酿。殿外的乐师们正在调试乐器,琴声和箫声交织在一起,为即将开始的宴会增添了几分喜庆。皇帝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但眼神中却藏着一抹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