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仝在郓城县一番操作,不仅得心应手,而且效率奇高,自然让众人争相模仿,积极借鉴。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官员们明知城池失去控制,但却不敢挣扎,只得捏着鼻子认下,心里开始思虑转换阵营之事了。
百姓们就更不用说,知道真相,自是鼎力支持,踊跃参军。
不知道真相的,认为这是为朝廷出力,还能领取一份饷银,保障一家生计,何乐而不为?
无论如何操作,都是双赢局面,让梁山将领们做起来事半功倍,基本没什么阻力,就顺利接管了各处州县。
孙安坐镇济州,迅速控制局面,那黄知州,已经向他表明态度,愿意投靠梁山。
孙安却没有立即答应,只说要考察一番,让他全力支持控制济州,若是满意,自会向林冲举荐。
黄知州原本只是为求自保,才出此下策,也算是双方下注。
若是梁山果真成事,他自然摇身一变,继续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若是梁山兵败,他亦可上奏朝廷,言明自己是在忍辱负重,为了地方稳定而与贼人周旋。
只要运作得当,多送银钱,官职亦可保住。
因此他也左右逢源,两边不亏,自然以官府名义,为孙安招兵买马,掌控济州,控遏巨野。
欧鹏则是负责金乡、任城二县,亦是一般操作,效果绝佳。
济州四县,已被梁山牢固掌控,一切都按计划推进,林冲自然放心。
郓州,即东平府,则安排给了董平镇守。
董平领了命令,自是喜出望外,又可以见到心心念念的女子,不知是否能够圆了自己执念?
他不好揣测林冲心思,究竟是要继续考验他,还是已经通过考验,让他回去得偿所愿的!
他始终记得当初林冲斥责他的话语和给他提出的要求,因此入伙梁山之后,为人低调,做事勤勉用功,几次迎敌,也立下了一些战功,获得众人认可。
如今让自己故地重游,得见心仪之人,他难免开动脑筋,活络心思。
董平带了二百马军并三百步军,辞别林冲众人,下得山来,火急火燎赶回东平府。
亦是得了城中人员接应,寻个借口进入城中,学着朱仝一般,要去逼迫知府程万里给他官复原职。
话说这程万里虽然算得上是个有作为的官员,但并非什么清廉之人。
他原本是童贯门下门馆先生,因侍奉童贯周到,得其提拔,安排他做了东平府知府。
此人为人谨慎守礼,做事留有余地,因此算得上圆滑世故之人。
原本轨迹中,在面对梁山挑战时,他没有轻易与梁山好汉翻脸。
当宋江派郁保四和王定六进城送信提出借粮要求,董平大怒要将二人斩首时,他以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为由拒绝,只是将二人痛打二十棍并赶出东平府。
史进被抓后,他也只是将其暴打一通并关进死囚牢,并未立即斩首,这些做法都表明他有做事留一线的考量。
但作为文官,他十分注重名节,也跟那些文官老爷一样,看不起武人,因此面对屡次求亲的董平,只是万般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