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时,内忧不平,外患难御,大宋才是真的要完蛋。
因此,赵佶和蔡京都默契的选择了忽视抽调边军剿贼的策略,而是先来评估朝廷财力物力,尽量摆平此事,接回童贯,再来计较。
只是林冲要的太多了,二人看着那长长的账册和巨大的数字,都是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便抑制不住的怒火中烧,到了后来,便破口大骂。
除了骂林冲胆大包天、贪得无厌外,也骂诸将无能,童贯失策,高俅无谋,将朝廷至于如此尴尬境地,都是他们这些人的过错。
至于他们二人,是万万不会有错的,因此,赵佶和蔡京又不谋而合的选择节约成本,就如童贯想的那般,不会全部将官兵赎取回去。
三条腿的青蛙难找,两条腿的大头兵哪里没有,折了这些兵马,再招募就是了,何苦付出巨大代价去赎取他们?
只要舆论造势做的好,朝廷颜面也不会有多少损失,大不了日后不去招惹林冲,只要林冲不扯旗造反,将事情摆在明面上闹,那他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在是朝廷经不起折腾了,给西夏和辽国的岁币,就已经让人焦头烂额,再加上这几年内患四起,灾害不断,财税又被赵佶收罗花石纲、修建艮岳挥霍一空,早已拿不出钱来。
二人正无可奈何商议时,得到消息的殿前太尉宿元景前来求见赵佶。
赵佶闻言,立即召他觐见,询问有何要事。
宿元景见了赵佶,有些急切道:“官家,可是打算答应梁山威胁,要来赔偿他等所列条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佶闻言,无奈道:“事到如今,不答应他们,只怕再起祸端,朝廷经受不住折腾了,不如此又能如何?”
宿元景道:“官家,微臣听闻那林冲等人,虽占山为王,但颇为忠义,更是在梁山上竖起替天行道大旗,只要铲奸除恶、锄强扶弱,名声极好。
微臣斗胆,请官家降诏,诏安他等,就如安顿那十节度一般,许给官职,再晓以天恩,教导大义,令他等为朝廷所用,用以抵御西夏,防备辽国,岂不是一举多得?”
赵佶闻言,不以为意道:“他等几次三番大败朝廷官军,只怕是铁了心要跟朝廷作对到底,如何肯接受诏安,只怕卿家一片好心,要被他等当做驴肝肺了。”
宿元景道:“此前不知他等厉害,也从未说过诏安一事,大军征剿,他等为了活命,自然拼死抵抗。
如今朝廷既然为难,难以周全这许多钱粮、人口等,不如试一试,要是成了,朝廷不仅不用付出这些代价,还能获得许多好处,官家若是信得过,微臣当亲自前往,诏安梁山众人。”
赵佶闻言,顿时心动,但蔡京在一旁愁眉不展,他便没有立即应下,而是道:“卿家所言,自有道理,只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这样,明日早朝,廷议此事,征询百官意见,再来决议如何?”
宿元景见说,只得应下道:“谨遵官家旨意,微臣告退。”
赵佶挥了挥手,让宿元景自便。
宿元景告辞离开,一路郁闷赶回府邸,心中越发坚定要招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