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俣闻言,点头认可,于是力排众议,采取金富轼的建议。
先遣人赶去全罗道南边沿海,搜集消息,打探耽罗郡情报。
又命崔弘宰统领两万兵马南下,抽调全罗道水师协助,随时准备渡海作战,驱逐宋军。
同时,点选中书侍郎李资谅作为正使、礼部侍郎李永作为副使、金富轼作为书状官,准备出使宋朝。
策略定下,高丽朝中顿时纷纷行动,要从外交、战事双管齐下夺回耽罗岛,还要严惩高明宇。
而耽罗岛这边,梁山第二批水军已经运送了人口、钱粮、农具、牲畜前来,正被萧嘉穗接应上岛,开始有条不紊安置下来。
于是,拨了三千青壮,再从耽罗百姓中拣选一千人,共同配合修筑耽罗城。
街道规划、房屋排布、城池格局,都按照登州新城的模子来,负责监造的执事官,是陶宗旺一手带出来的李清,也是现今梁山监造营副指挥。
李清全程参与了登州新城的规划和筑基,对一切流程都十分熟悉,因此抵达耽罗岛后,立即着手选定地址、勘测地基,规划布局,开工建设。
耽罗岛暂时不建水泥厂和石灰厂,原料都从登州运送而来。
有他这个行家主持监造城池事宜 ,萧嘉穗根本不用怎么操心,一切都由他自行安排,若有不决之事,再出面解决。
内城为高明宇的星主殿,四周排布官员公房和居所。外出则修建整齐划一的民房,安顿前来的五千善于耕作和放牧的梁山百姓以及耽罗原住民。
小主,
萧嘉穗为快速将耽罗岛民融合进梁山势力,实行一对一帮扶政策。
即一户梁山百姓帮扶一户耽罗岛民,住所安排在一处,耕作、放牧实行结对共建。
反正双方都是说的汉话,沟通没有障碍。
而以梁山百姓为主导,全面引导耽罗百姓进行生产生活,根本没有任何阻力。
于是,双方通力合作下,将中部平原全部开垦出来,种植粮食;边缘丘陵和山地,则开辟为畜牧场地,养殖马匹、牛羊等牲畜。
又抽调一部分人手,配合水军修建港口、打造码头和贸易中转站。
环岛一圈,将可以登陆耽罗岛的地方全部建起高大坚固的围墙,除了几处港口外,不让任何地方有被人偷袭登陆的可能。
因人手有限,此事更多是交给三军将士来完成。
在萧嘉穗坐镇指挥下,一切步上正轨,耽罗岛便处于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