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要招揽柴进,该林冲亲自前去。
不管怎么说,林冲能立足梁山,顺利起家,干出这一番大事,柴进可谓是功劳巨大。
前期提供地盘、钱粮甚至是人员,后续的贸易往来,都解了林冲当时的燃眉之急。
但是,柴进身份特殊,不管是在朝廷那里还是在梁山这边,都是不好把握分寸的存在。
所以在安北军向北进军之前,林冲根本没有想过要请柴进加入自己队伍,反而为了剪出柴进的劫难,提前做了手脚,让那高廉和殷天锡都提前去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只是当下形势变了,柴进的问题,必须要解决掉。
怎么说呢,一来林冲确实感激他的恩情,想要在水涨船高的时候拉柴进一把,让他不只是做个富家翁,而是能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弥补几代人的遗憾。
二来,安北军要将沧州纳入版图,那么就要进行土地改革和商业调整,这绝对会影响到柴进。
打土豪分田地,那必定要一碗水端平才行,要是有了特例,那么必然不能服众。
所以柴进家的广大土地,也需要捐献出来才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至于商业一图,酒和盐,都是安北大都护府的经济命脉,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将北方市场,计划到军费里面来。
那么这北边大面积的生意,就不能被私人大肆把控。
所以,柴进必须加入安北大都护府,舍弃土地和生意,为安北军的大业作出牺牲。
当然,林冲也不会亏待他,给的位置是政事堂的礼曹参军。
从目前来看,这事是柴进吃亏了。
但是安北军只要成功,那柴进也会跟着飞黄腾达,不再是不如意的、被限制了诸多自由的富家翁。
正是因为这种尴尬局面,林冲才不好出面去招揽柴进,而是将这件事委托给了杜壆。
杜壆一来是方面军大将,二来是林冲的大舅哥,不管以什么身份来劝说柴进,其实都是够格的。
只是林冲有所顾虑,柴进也不例外。
他的担忧,同样是自己身份的特殊性,怕给林冲带来麻烦。
先不说林冲会不会利用他的身份来获得天下民心,成为推翻宋庭名正言顺的旗帜。
只怕朝廷得知此事,必定会率先发难,要是与安北军来个鱼死网破,影响可就大了。
还有就是他觉得自己其实没什么功劳,直接入住一曹参军,有些后来居上的嫌疑,只怕对其余将领不公平。
至于土地和生意,他倒是看得很开,如今他单身汉一个,又无兄弟姊妹,可谓是人丁不旺,传宗接代之事并不上心。
现有的财富,几辈子也花不完,所以看得很淡。
所以他见到了杜壆,得知了杜壆找他的用意,才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试探道:“林大都护的志向,我早已得知,只是不知道过去了这么久,安北军又有了如此力量,初心可曾改否。”
杜壆见说,拍着胸脯道:“大官人不必多心,我家大都护时常教导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此当初与大官人说下的志向,有增无减,也绝不会投机取巧,利用一些舆论来与朝廷拉扯,所以大官人只管放心便是。”
一句话,暗中表明,林冲不会利用他的身份,来为安北军造势,使其成为推翻朝廷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