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他也跟赵佶一般,陷入被动之中,再不敢托大,认为能吃定安北军。
所以,他只得向辽庭求助,希望皇帝陛下能抽调援军南下,助他一臂之力。
只是辽帝耶律延禧自顾不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抵抗金军南侵的战斗中,哪有兵力拨给他。
所以,萧得里底只得放弃向南进攻安北军的打算,调集大军守卫南京,不给史文恭和许贯忠、杜壆任何机会。
这下好了,萧得里底和赵佶谁也说不得谁,都是陷入了尴尬境地之中,约定的事情,只得暂时搁浅。
可是,林冲被他们此举给激怒了,根本不会就此罢手。
许贯忠和杜壆这里还好说,毕竟本来就是要罢手北面防线的。
但是史文恭大军浩浩荡荡北上,不是装个样子,徒耗钱粮的。
所以,这仗必须得打,而且要猛烈的打。
打得辽国边军胆寒,打得萧得里底后悔,至少也要获得应有的战利品才行。
至于南路军,也不是只做个样子,而是真的奔着童贯大后方而去,对舒州和池州发起猛攻。
有了他们相助,在无为军和宣州、歙州一带与童贯对峙的江南军,顿时全力扑向舒州和池州。
双方合力之下,很快便将两州给打破,童贯为江南军布下的包围圈,被瓦解掉了一面不说,自己的大本营,也暴露在两支义军的兵峰之下。
于是,他不得不调集大军在江州以北筑起防线,抵御顺势南下的安北军和江南军北面大军。
到了此时,童贯只想大骂蔡京等人,这是出的什么馊主意,不仅没有起到制约安北军的作用,反而还把他连累得束手束脚,丢城失地。
这个罪责,都敢算到这些腐儒的头上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童贯在江州急得寝食难安,安北军给他的威慑力,实在是太过强大。
庐州一战,他彻底承认了自己不如安北军的事实,如果可以,他宁愿辞官归隐,也不愿意和安北军开战。
只是如今,他统领的官兵干系重大,战争也打到了关键时刻,他不仅不能撂挑子,还得支棱起来,成为官家的依仗。
否则他这支大军一旦被打散,那么朝廷就陷入彻底被动之中了。
一支安北军就让他们焦头烂额了,要是江南军再进一步发展壮大,那么朝廷就真的完了。
所以,童贯只得放缓南进的节奏,抽调大军北上,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只能死保江州不失,将大军巩固在自己身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一来,因蔡京等人的一时妄想,害得宋庭、童贯、辽国三方都骑虎难下,危机四伏,可谓是一石失三鸟的妙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