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把守易州和涿州的武将,并非什么了得之人,加上兵马有限,因此对大宋国内的情报打探也极为有限。
若非宋廷将一应消息相告,凭他们自己的能耐,想要详细搞清楚安北军的情况,还是比较吃力的。
可是如今朝廷官兵被打得自顾不暇,传递消息的事情,自然也就被搁置了,所以林冲和卢俊义领军北上,他们根本不知道。
这除了他们自身能力不足,不能深入宋境活动外,还得益于许贯忠在边境的严密布防,将两国交界线都给把守得飞鸟难入,就别说辽国探子了。
得知林冲和卢俊义前来,许贯忠自然是喜不自胜,这说明可以放开手脚进攻燕云了,是时候让辽国将士领教一下安北军真正的实力了。
如今的北路军,是五路大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不仅兵马最多,将领也是人才济济,马军方面,有神骁卫将军杜壆、飞翼军郎将王寅、虎骑军郎将呼延灼。
然后是白鹤营校尉卫鹤、太岁营校尉高可立、百胜营校尉韩韬、天目营校尉彭玘、虎旺营校尉龚旺、德中营校尉丁得孙。
步军方面,有神勇卫将军石宝、护国军郎将司行方、赛虎军郎将糜貹。
其下是莫愁营校尉杜微、飞白营校尉徐白、南斗营校尉薛斗南、立黄营校尉黄爱、铁麟营校尉马麟、横虎营校尉雷横。
水军方面,有奋威卫将军张顺、横海军郎将张横、蹈海军郎将党世雄。
这是原本建制,合计领兵八万。
梁山大本营迁入登州、北路军与辽国接触后,林冲又将原本独立成军,主要护卫梁山本部的邬梨的护翼军调入许贯忠手下,邬梨为郎将,下设琼玉、灵韵两营,以琼英、邬灵为校尉。
然后又是王禀的复燕军继续北上,归许贯忠辖制指挥。
再后来又是将新组建的杨温、张开、项元镇三军调拨北上,归属许贯忠北路军,统一指挥作战。
这五军编制都是一万五千人,除邬梨所领护翼军是以马军为主外,其余四军均是是马步混编,配合作战。
其中,杨温军名为拦虎,得名于他的绰号,也是对他实力的认可。
张开军名为开北,意为打开北面局势,将汉家威风再次扬撒到草原上去。
项元镇军名为镇虏,意为镇住北面胡虏,稳固汉家江山。
四军下设三营的校尉,都是他们原本手下将校,这些人自然是本领不俗,知兵善战,但还未打出什么名堂,因此 名声不显,也还未取得营号,只以序号为名。
五军加入后,北路军兵马来到十五万五千人,基本上抵得上两路大军总和,这也是许贯忠敢同时进攻易州、涿州、辽国南京——燕京析津府的底气。
更别说后续还有神恭卫将军史文恭领兵从海路北上助阵,史文恭兵三万,马步各一军,马军带的是花荣的致广军,下面是计稷的计岭营、李应的天雕营、扈三娘的青华营。
步军带的是徐宁的宁靖军,下面是罗江的穿山营、薛永的大永营、李忠的忠虎营。
这算是将东路军给调了一半前来,登州防务,是鲁智深领着步军润天军和水军腾蛟军,将校为润天军郎将厉天闰、通霸营校尉周通、俭顺营校尉张俭、义全营校尉姚义和腾蛟军郎将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