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祖心里想着高粱酒的事踏实了许多,当朝毕竟还是小农时代要想大批量的酿造临江醇别的不说这糯米供应就是一大难关。
如果真要是卯足了劲酿造还不得把整个吴国的粮价硬生生的抬上好几层去。
终归还是用这高粱心里踏实些高粱在本朝多作为军马草料,饥荒年月人们才用来顶饥充饱。
因此当朝的高粱成本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为了使高粱酿造的酒口感更好,再附加上二到三成的小麦,这样混合粮酿造出来的浓香型口感会更佳。
林泽祖在私塾里边散步边想着家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脚步不停脑子也不停。
还有一件让林泽祖开心的事那就是王山和那些被王家见贤书坊辞退了的三十五名匠人,也都被富贵分了好几批次秘密地送到了李根寿的作坊里。
王山老小子现在已经是走投无路了像个溺了水的主。只要给了个活头就毫不犹豫的拖家带口的上了富贵的贼船。
其他匠人也是如此,都陆陆续续的拉家带口的搬到了作坊里。
直到现在他们都还不知道东家是谁。
他们是被王家辞退了的人,在这大吴国若不是背井离乡隐姓埋名谁还敢用他们?因此众人也都没什么计较。
王山的到来让李根寿加快了进度。小馨儿的银子也给的足缺什么就买什么。
匠人们又都是重操旧业上手很快,因此在码头上的造纸印刷作坊一扩再扩已形成了小有规模。
现在作坊的居住区和生产区都已经规划得当了。
生产上各种纸张也都陆续生产出来了。
只是这活字印刷这一块还卡在雕刻上,雕刻的事要做到慢工慢活才行急不得。
而且要开书房还得上报官府经官府许可才行。这个也是急不得的需要一个契机。
切不可鲁莽行事否则会引火上身。
另外林泽祖还让李根寿趁着现在人多且闲加紧开始储备纸张印刷的油墨。
林泽祖没有奢侈到全用松烟来取墨,而是加了七成的桐油烟和菜籽油烟。
粘合剂没有牛皮胶就用驴皮胶来替代。
为了防腐增香林泽祖硬生生的想了个土办法,用临江醇浸泡烘干的百花花瓣作为稀释剂。
还别说这个法子还真好用,制出来的墨林泽祖试过了还有真还有淡淡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