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道命令让全临安城的穷孩子受益,得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拥护,但也遭到一部分顽固分子的坚决反对。
在内阁会议上,伍全质询:“请问城主,书塾公办,学费全免,确实惠及了很多穷人子弟,给你带来了好名声。
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些钱从哪里来,天上不落,地上不生,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钱来吗?”
黎启明:“这件事我想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培养孩子是临安城的长远利益,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困难而放弃长远的利益,那是鼠目寸光。”
伍全:“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可我们这些管钱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你让我从那里拿出这么多的钱来办书塾,给先生们发工钱?”
黎启明:“办书塾的房产是一次性投入,仅一年就挺过去了。先生的工钱可以从节约一些官府的公共消费,多开拓一些门路,广开税源,就可以了。
这些事,城主府只管个决策就行,具体办事,分配到各城区,由基层官府办理,钱就由他们想办法。”
伍全:“给先生的束修,可以这样处理,办书塾要的钱可不是一点半点,基层也力有不逮。如何处理,硬性命令也要人家财力能及吧。”
黎启明:“有困难,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但不能因为困难而止步不前。我们是民众选出来的,不去想着如何帮民众办事,民众选我们干什么?”
伍全:“好,尽力而为吧,我只能是尽力,尽了力而办不到,我也没办法,对吧!”
黎启明被怼的说不出话,憋气地说:“你走吧,我再想想。”
黎启明苦恼愁闷,就出去散散步,不知不觉又走到鹏程书塾来了。
云彪看到黎启明来了,就问道:“你不在城主府,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黎启明蓦然醒悟过来,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碰到难题,就不知不觉地跑到这里来了。”
云彪:“说说吧,碰到什么难题了?”
黎启明:“是的,太爷爷!我想为穷人的孩子做点事,让孩子们像鹏程书塾的孩子那样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可是,到做起来的时候才知道有多难!”
云彪:“怎么个难法。”
黎启明把伍全的质询以及自己的回答诉云彪之后,长长地叹气说:“往往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云彪笑着和阿曼达说:“又是无钱难倒英雄汉了!所以说那些阿睹物有时是很能帮助人的。”
阿曼达笑着问黎启明:“你们城主府办塾学缺多少钱?让你这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