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乔青玉负责带货进空间器,剩下来的都是贺修煜操作,两个人配合的也是极好,但也很辛苦。

种子培育器一次最高可以培育种子三千斤,用了三天的时间,将五万斤稻谷全部培育完毕。

因为提前已经和丰收公社打了电话,等培育完毕的时候,孙副社长和大伯乔志远开着十台新型解放牌大卡车来到了腾海科研基地。

孙副社长带着会计和出纳与方晓梅完成了钱货两清,也开好了各种手续和票子。

然后方晓梅将这笔款子原封不动的汇给江北种子繁育中心。

乔青玉夹带私货给自家大伯,麦种大豆马铃薯水稻每样弄了一千斤。

乔青玉的这些种子没收钱,秋后用种子抵。

至于怎么抵,能不能抵得成,目前还不好说。

实验实验,就可着实验两个字来了。

孙副社长和乔志远高兴的答应下来。

丰收公社原本也有稻田,不过种的少,只在一些洼地,但是北城的农民也是有着丰富的种水稻的经验。

就是亩产低了点。

从七十年代中期到目前,亩产只有三百多斤,这个数据都不如清朝康熙五十四年某大文豪的亲戚苏州织造所创造的亩产量高。

这也应该是种子的问题。

孙副社长早在春节之前就将种植水稻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丰收公社可以种植水稻的面积差不多能有一万亩。

乔青玉培育出来的稻种,一亩只需要种子五斤即可。

所以这些稻种只一个丰收公社就可以全部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