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真人,像每次听闻这位大将军的事情的反应一样,他心里头一个赞叹的,还是对方的年轻,这也是几乎所有官居高位之人,羡慕嫉妒的地方。
而继之而起的,则是雄壮两个字,然后就是觉得实在威风,像能让他这样出身的人,在头一次见面,就留下如此印象,只能说明,赵石这身板儿,太过特异了些。
此时听赵石相问,张贤心里到是松缓了一些,世家子弟,又是这般年纪,迎来送往的交际本事从来不会少了。
只是赵石问的老爷子,他也只能肃容答道:“多谢大将军垂问,日前,接到家书,言道家父病情并无反复,只是沉珂难返,恐怕……”
说到这里,张贤缓缓摇了摇头,意思表达的十分明白。
赵石叹了口气,道:“可惜,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可叹,国之良将,竟是没有一展身手的余地……”
第1245章 韦州(六)
赵石并没有再说什么废话,也许张贤想要闲话一番,再说正事,但这里乃伐夏大军中路军的中军大帐,赵石没那么多的工夫浪费在旁的事情上面。
不等张贤再开口说话,赵石已经收敛了笑容,沉声道:“张大人远道而来,为的恐怕不只是公事吧?算起来,咱们也不是外人,有什么话尽说无妨……”
张贤明显的噎了噎,眼睛眨了半天,却一个字也没说出口,在之前,他已经想好了一套一套的说辞,但真要被这么直接问起,他才猛然发觉,之前的那些说辞,用在此时,都不妥当。
换句话说,他想到的是,能与大将军赵石深谈一番,循序渐进,你来我往,这样一来,不但能让气氛和缓亲近,也可以用隐晦之说辞,成彼此之默契。
但这么直接开口,他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言语,来表述他的目的所在,许多事情,并不能直接宣之于口,不然的话,非但落下把柄在旁人手上,一旦谈崩了,也会让双方没有转圜的余地。
片刻过后,典农使大人才勉强挤出了些笑容,“知晓大将军军务繁忙,下官不敢多做打扰,只是家父捎了书信……不如这样,等大将军有了闲暇,下官再来拜见……”
赵石眯了眯眼睛,“战事在即,怕是闲暇之时不多,再有,张大人乃秦川北路典农使,亲身来此,还可说操劳于国事,但常驻军前,怕是有所不妥吧?”
几句话下来,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清楚了,实际上,若是换了旁人,赵石定会让他把话说清楚,再做理会……
但西北张家的人,他愿意给其留点颜面,先就将自己的姿态摆了出来,在他而言,如此已是仁至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