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我是那边轩雅斋的,刚来古玩市场开店,一直没见到你这里开门,特意来认识一下。”于立飞开门见山的说。

“不知老板贵姓?”张建功微笑着说。虽然于立飞很年轻,可是他却一点也没有轻视。

“免贵姓于,于立飞,老板是姓张吧?”于立飞问,上次宋秋云跟他说起,这家老板叫张建功。

“敝人张建功,于老板,请坐吧。”张建功让开身子,说道。

“你这里全部是瓷器啊。”于立飞借着店内的灯光,看到整个店铺里到处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瓷器,而且都是个头都不小,以瓶子、帽筒、缸子居多。店里的空间基本上都被瓷器占去了,除了一条过道,就只有一张不大的桌子,勉强能容纳三四个人。

“我也不会玩别的。”张建功谦逊的说。

“你可千万别这么说,我还想以后多向你请教,话还没说出口,你就把路给堵死了。”于立飞微笑着说。

“于老板是玩什么的?”张建功问。

“我现在玩的是杂项,没什么货源,只要有什么就卖什么。”于立飞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货源确实很重要。”张建功淡淡的说。

“你这里还有招贴画?”于立飞惊讶的说,张建功的店里,基本上都是瓷器,除了柜子里摆的一些招贴画。

招贴画其实就是海报,但这是对早期海报的一种特称,或者说是民国时期的一种专有称呼。其实从招贴画的字面,就很好解释:“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

招贴的英文名字叫“oster”,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招贴在国内的名字就叫“海报”,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于老板对招贴画也有兴趣?”张建功笑着问,他以前只经营招贴画,后来搬到潭州之后,才开始经营瓷器。他的瓷器以民国大瓶和清三代瓷器居多,虽然都只有一二百年历史,但品相都很好。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现在的行情怎么样?”于立飞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