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笔记里写了什么?到底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还是无用的内容?
她的疯,到底是一种天才,还是一种庸才?
影片并没有给出答案。
但这个问题,却让柳明振在虚拟电影院坐了整整一个晚上。
除了他,其他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也同样在思考。
【这是一条不知道尽头是什么的路。】
【终我一生,也许什么成就都没有,但我除了往前走,还能怎么样呢?既然无论如何都要向前,那我希望,我能至少保持‘清醒’,不要疯的忘记了我的实验室在哪里!】
【我认为不是开放式结局,而是一个讽刺手法。她是不可能成功留下什么有价值笔记的,因为科研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闭门造车,又有什么用?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是团队协作。】
【天才与疯子,一线之隔,何其悲哀。】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健康能让我投入研发50年,而不是像她这样英年早逝。】
【家人是重要的。失去家人,让她从一个狂热研发者,变成一个真疯子,连自己的研究课题跟方向都忘记!课题不对,疯狂投入又有什么意义呢?】
【建议把它作为我们实验室的必看电影。】
舆论彻底发酵。
各方推荐,给了《疯子科学家》一个表现机会,一个走到观众前、走到研发者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