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页

“是啊,是啊,朝廷统一赋税,官绅一体纳粮,这钱粮的征收面便增加了三赔,普通百姓的负担比以前小了很多;

这几年无论是对外开战,还是内河黄河,朝廷都没有增加税役,百姓基本没受什么影响;

去年农闲时节,朝廷在京畿、京东西路、东路、河北共招募了十多万劳力参与治河,每人每天给钱一百五十文,三个月下来,每人得钱将近十五缗;

这相当于平常之家一年收入,我家邻里便有十多人应募,照他们所说,只望这样的好事越多一越好,可见不管是改革赋税,还是治河,普通百姓都是从中受益匪浅呐。”

杨逸与清娘坐在角落里,含笑对酌,细听着那几桌士子在热议天下大事;

从他们的话语中,杨逸听到了许多来自最下层的声音,虽然他们也反映了不少改革所带来的问题;

比如地方官员借新政之名强征暴敛、贪污腐败等等,从他们口中都能听到,但总体而言,他们是认同了朝廷这些年的改革的。

这些士子大致也知道,无论是新政,还是走原来的老路,总免不了有些官员巧立名目,中饱私囊,迫害百姓;

现在总观全局,改革比不改革让百姓受益多,这就大体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了,所存在的问题,不再是新旧的问题,而是如何优化新政的问题了。

清娘听着听着,望着杨逸的目光越来越亮,俏丽的脸上带着梨涡浅意。

第547章 乱世用重典,治世以宽仁

这几天杨逸虽然告病在家,但对天下局势丝毫没有放松关注,辽国及西域方面,由于距离遥远,信息传递要延后多日,有无大变尚不得而知,但朝堂之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却是瞒不过他的。

因为沈清直的那份请功奏表,朝堂上弹劾他的声音小了许多,但杨逸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这源于昨夜覃子桂过府时的一句闲话,据他所说,在秘书省听到别人谈论朝局时,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杨逸举荐范纯仁入阁,是为了牵制章惇。

杨逸初听之时还洒然一笑,觉得这无稽之谈,因为他现在要制衡章惇的话,根本不会去举荐范纯仁。

范纯仁这种人品格高尚,持身清正,在政事上公私分明,绝不会因为受了谁人的恩惠,而在政治立场上附和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