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装相+番外 蕉三根 999 字 2024-03-08

视频戛然而止,迟也冷着脸, 盯着视频左下角显眼的“bridge”图标, 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会议室里坐了很多人, 立欣的高管全员到齐。迟也的商务、影视经纪人、公关团队全都沉默地坐在桌边。严茹背对着他们, 双手抱胸,看着落地窗外的风景。

迟也摊开手:“所以?现在要我怎么样?”

严茹转过脸, 看着他:“道歉。”

“怎么道歉?”

“稿子我们已经帮你准备好了,今天下午《浪潮》会来做一个特约专访, 关于最近的事件,你要向公众道歉。”严茹从桌上把一张文件递给他,补充道,“你得哭。”

迟也拈起纸看了一眼, 听见她最后一句,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还得跟她拼演技了?”

严茹嘶声道:“是因为你她才承受了这么严重的网暴!你看看现在的舆论都是什么样子!”

迟也嗤笑一声。还能是什么样子。

bridge两天前出了一篇关于该事件的深度稿件,在全新媒体端被疯狂转发。这篇深度稿件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bridge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张梓珊,并且拿到了她的独家访谈。全文两万多字,最大程度做到了不偏不倚。他们采访了多个粉丝,有迟也的粉丝也有单纯就是泥塑爱好者,既分析了泥塑这个文化现象的成因,承认了它存在的合理性,也探讨了这种现象是否对公众人物造成了事实上的人格侮辱。文章由多人一起撰稿,泥塑这边写完,笔锋一转,又探讨了“迟也”这个名字在这场交锋中的符号意义。其实只是拿迟也作个引子,后面洋洋洒洒的,谈的都是粉丝经济膨胀的当下,资本、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博弈。

至此,bridge大获全胜,报道的后半段甚至被很多主流财经媒体转载。他们那个一直半死不活的新媒体端只靠着这一篇文章迅速盘活,一夜之间,喻闻若在业内声名大噪。

但对于消弭网上的戾气斗争来说,bridge这篇报道完全没用,该吵的还是在吵。主流的思潮依然是以保守为主,“撑泥塑、反迟也”的运动没坚持几天,各大平台都因为其中太多色|情向的内容而采用了不同程度的封禁手段。这无疑导致了更加强烈的反抗。保守者把张梓珊拖出来丢石头,反抗者则把迟也绑上了火刑架。

bridge随即放出了跟张梓珊的采访视频片段,试图从中调停,达成谅解。原视频很长,但只有张梓珊崩溃大哭,请求大家放过她的片段被截下来流传。她这么一哭,迟也这边就无可奈何,只能把“引导网暴”这个锅往身上背好。工作室在当晚再发声明,恳请所有的粉丝朋友停止一切网络暴力行为。泥塑不泥塑,女权不女权的,确实没人讨论了,舆论的核心变成了如何约束公众人物滥用影响力。此时,又有人把“静安寺张天师”的账号和#泥塑无罪#的话题在各平台被封禁拿出来说事儿,认为迟也只手遮天。立欣的法人信息已经被网友们扒了个底朝天,这两天严茹也是心烦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