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腾地从龙椅上站起来,一张脸,乐开了花。
兴奋道:“碑文,快……快传上来。”
一名随堂小太监,也兴奋着冲下台阶,慌忙从严锡命手里,接过碑文,匆忙转身,小步跑回去,恭恭敬敬呈给张献忠。
张献忠一把接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
虽然,大多字,他不认识,但还是觉得写得好。
边看、边笑、边夸赞:
“好啊......写得好啊......”
“严爱卿......果真大才啊......”
“陛下,此碑文,定当流传于世,让天下百姓知晓陛下恩德。”凭汪兆龄的水平,就是抓破脑袋,也写不出来。
但他拍马屁的水平,还是顶级的。
“陛下为大西圣祖,必能开万世基业。功绩,必将超唐宗宋祖、太祖高祖。”礼部尚书吴继善,为大明前成都县知县,也是有极善吹捧之人。
“陛下造西王赏功,可改造西帝赏功。赏功之下,勇士壮士归心。席卷中原之日,不远矣。”吏部尚书胡默,也急忙跟着恭维。
“陛下若免蜀中百姓三年赋税,巴蜀子民,必定归心陛下,任为驱使。”户部尚书王国麟也紧跟着歌功颂德。
他知道,蜀王府十几代财富,全归张献忠。三年免税,正好可以休养生息,
“陛下,此碑一出,成都百姓方知,陛下是天命所归。大西国祚,必将与岷山同固、共锦水长流、同日月光辉。”刑部尚书李时英,也极尽谄媚、极尽吹捧。
“陛下,高九尺、宽五尺玉碑,已经凿成。只待陛下审定碑文,就能刻之于石。”工部尚书王应龙原本一竹匠,不会吹捧,只会干活。
他也是,最得张献忠欢心和信任。
张献忠猛然抬头,微笑道:“刻......刻......立马刻......”
郁闷了一天的张献忠,终于开心得像个孩子。
满成都、满皇宫、满大殿的杀气,顿时消散。
“陛下,臣日夜监造,百工为匠,一日一夜,定能完碑。”
“好......”张献忠大喜:“有劳王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