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是非功过 转头空

紧接着,他缓缓开口说道:“小子啊,这件事情交由他人处理,老夫着实难以放心。至于你方才所言收取费用一事嘛,老夫倒是可以应允下来。不过呢,要想成功说服朝中诸位大臣,尚需一些时日才行呐。”

如今这天下之主已然不再是李渊,然而有些棘手之事反倒因着这般局势而变得易于处理许多。就拿眼下来讲吧,若是让李世民出面操持此事,恐怕难以成事。

但李渊身为太上皇,却尚有操作的空间。

至于那些个骂名嘛,李渊全然不放在心上。

毕竟他已非皇位之上之人,即便遭人指责非议,对于皇室而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亦是颇为有限。

“倘若不能给我谋取钱财的契机,那么此事我定然是决计不会去做的。”要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自然就得获取充足的利益回报才行,任是谁来说情都是无济于事的。

显而易见,房俊正是打着这般主意。

房家为了能保全自身,倒是愿意出钱又出力,但若只是无缘无故地付出,要么就是脑子出了问题,要么便是脑袋进了水。

李渊心里头亦清楚知晓此事风险极高,然而他依旧执意要将其付诸实践。那运河的变迁他可是瞧得真真切切,诸多地段已然开始出现崩塌毁坏之象了。

据估算,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大概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左右,这条运河恐怕就有极大的概率会出现严重的堵塞现象。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届时再来进行维护工作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将会比现在要高出许多倍。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渊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嗯,既然如此,那等那个时候,你去制定出一份详细合理的收费计划来吧。”

很显然,李渊并不愚笨,他深知可以借助这一机会来达成某些目的。

而对于李渊提出的要求,房俊自然不会拒绝。

实际上,关于运河的日常维护工作,房俊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进行着,只不过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罢了。

不仅如此,就连黄河河道中的那些淤积泥沙,他也已经清理掉了相当多一部分。

如今的他,所欠缺的仅仅只是一个能够让他光明正大地开展这些工作的正当名义而已。

如果李渊愿意给予他这样一个名分,那么毫无疑问,他做起事来肯定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想到这里,房俊不禁抬头看向李渊,略带调侃地问道:“老爷子啊,等到事成之后,您该不会对外宣称这整件事情都是出于我的主意吧?”

李渊闻言,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反问道:“难道这不正是你的想法么?”

被李渊这么一问,房俊顿时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有些郁闷地嘟囔道:“我......”

不过很快,他便摇了摇头,像是自我安慰一般说道:“算了算了,就算说是我的想法那也无妨啦。”

说实话,对于这件事情到底算谁的主意,房俊心里还真没怎么在意。

毕竟,他非常清楚这条运河对于自身而言究竟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知道,无论是从南方运往北方的各类货物,还是由北方销往南方的各种商品,基本上都得依靠这条运河来进行运输。

相比之下,陆路运输的费用实在是过于高昂,而海上运输呢,则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以及风险隐患,并不是特别可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综合来看,利用运河进行货物运输无疑是最为简便易行且经济实惠的一种方式。

而且运河本身就是赚钱的门路,还是一本万利的赚钱之处。

“罢了罢了,你莫要觉得我真心想如此行事,实乃迫不得已啊!此事你务必相助于我。”房俊面露难色,却也无可奈何,只得颔首应承下来。

毕竟,这件事实在难以推脱。他心中暗自思忖:“唉,这事儿还真是不好回绝呢。”

“好吧,老爷子,既然您已经拿定主意,那一切便依您所言便是。”房俊缓声说道。

实际上,对于这条运河,房俊内心深处是极为看好的。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古人的智慧和谋略远比后世之人更为高明。

单就这运河而言,无疑堪称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壮举之一。虽说开凿此河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物力,但从长远来看,收益却是相当可观的。

许多人将隋炀帝贬损得一无是处,仿佛他就是一堆臭不可闻的狗屎。然而,又有几人能够真正洞悉,这条运河究竟给两岸的黎民百姓带来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那些个文人墨客总是喜欢凭空臆测、信口胡诌,凡事全凭自己的想象来评判是非对错。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运河对于一个王朝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们只会盲目地加以贬低和诋毁。

“房小子啊,你对于隋炀帝这个人究竟持有怎样的看法呢?”李渊微微眯起双眸,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房俊之前吟诵的那两首诗,那诗句至今仍萦绕心头,令他难以忘怀。他着实想不通,为何房俊竟会萌生出那般独特的感受。

听到李渊的问话,房俊眨了眨眼,嘴角扬起一抹狡黠的笑容,反问道:“老爷子,我听说那隋炀帝杨广可是您表哥呀!不知您对他又有着何种见解呢?”

说罢,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好奇之色,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听李渊的观点。

其实,房俊心里明白得很,历史书籍上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可谓是相当之低。然而,他却并不太情愿全盘接受这些既定的说法。

毕竟,如果隋炀帝当真如此不堪,又怎能搞出科举制度这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举措?更何况,像修建大运河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若没有一定的能力和魄力,恐怕也是绝无可能实现的。

归根结底,所谓的历史,往往不过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篇章罢了。而大唐的史官们,又怎会去着墨描绘隋炀帝的功绩与好处呢?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见房俊如此发问,李渊先是沉默片刻,随后长长地叹息一声,缓缓开口说道:“要说这杨广啊,当真是拥有雄才大略之人。他自小就显得与众不同,天赋异禀。当年平定南陈之时,更是立下赫赫战功。要知道,那个时代的人们可个个都是英勇善战之辈,而杨广自然也不会例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广登上皇位后,其行事作风逐渐变得激进和极端。

许多决策和举措严重触犯了众多权贵阶层以及民众的利益,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怨恨。

若不是如此,或许强大繁荣一时的隋朝就不至于走向覆灭之路。

此时,房俊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凝视着李渊。

只见李渊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缓缓说道:“也许你并不知晓,往昔岁月里,我最为钦佩之人便是杨广啊!此人胸有大志、思维敏捷,且颇具胆识,敢于付诸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只可惜,像这样锋芒毕露的人物通常难以长久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