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不可否认,隋炀帝并非一无是处,但他确实过于急于求成,一味追求快速推进各项事务,以致最终酿成苦果。
紧接着,李渊继续讲述道:“待到后来,局势愈发失控,那些对杨广心怀不满的势力终于按捺不住,纷纷采取行动。而当时我眼见隋朝已然大势已去,再无回天之力,便也顺势而起,率领军队发动起义。”
说到此处,李渊的面色显得颇为怪异,既非激昂亢奋,亦非骄傲自得,反倒流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毕竟,在那个天下大乱、人人皆反的动荡年代,即使如李家这般显赫世家,如果不顺应潮流而动,恐怕也难逃在隋末战火中消亡的命运。
身处这乱世之中,人们往往身不由己,甚至连自主抉择的权力都被剥夺殆尽。
可以想象,此刻李渊的心境必然是极为复杂的。
或许,最初他从未想过要举兵反叛朝廷,可形势逼人,最终还是被迫走上了这条道路。
“我取得天下之后,才知道他的不容易,世家逼迫的紧,那些世家全都是乱世留下的,他们对皇朝没有忠心,只有利益。” 说道这里,李渊的脸上多了几分愤怒,很显然现在的大唐也面临这些问题。
大唐虽然承袭了隋朝诸多的体制,其中便囊括了科举这一选才之制。然而,在大唐时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士子能够入朝为官者可谓寥寥无几。
小主,
绝大部分的官职皆牢牢掌控在那些位高权重的朝臣之手,而这些朝臣又与各大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间接地将权力攥在了世家大族的掌心之中。
“想当年杨广在位之时,他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极大地触动了世家们的既得利益。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接二连三地兴风作浪、暗中作祟。
特别是在三征高句丽一事上,那帮家伙更是费尽心机从中作梗,制造出无数棘手难题。以至于在那辽河一带,众多无辜将士成为孤魂野鬼,这当中他们起码要承担大半的罪责!”房俊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这番话语。
其实,说起杨广下令修筑大运河这件事,自古以来便众说纷纭。许多人指责他此举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奢靡享受,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从更深层次来看,杨广之所以执意开凿这条运河,实则是出于对征讨高句丽战事的战略考量。
当时隋朝的粮仓大多分布于中原以及江南地区,而一旦开战,所需的大量粮草物资若仅依靠陆路运输,不仅耗时费力,且成本高昂。
相较之下,利用水路运输则能大大提高效率并降低损耗。因此,杨广开通运河之举,或许是期望能够借此一举击溃高句丽,从而成就不世之功。
只可惜,他行事过于急切冒进,尚未构建起属于自己稳固的利益集团,便已然遭到了那些根基深厚的老牌势力的反噬打压。
“老爷子啊!想那隋炀帝,走得实在是太过匆忙急促啦!以至于被奸佞之人所利用,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惨绝人寰之事,致使无数无辜的老百姓命丧黄泉呐!不管其中究竟存在何种缘由和隐情,最终这个恶果必然是需要由他来背负与承担的呀!”
房俊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知李渊此时此刻或许正心生无限感慨呢,而李渊的这番感慨无疑也是言之成理、合情合理的。
只听得李渊接着说道:“正是如此啊!遥想当年,隋朝的那些精锐之师全都折损在了辽河流域一带,倘若这些精兵强将尚存于世的话,那么所谓的造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无稽之谈罢了!”
李渊的这番话语犹如一道惊雷般在房俊耳畔炸响,令其不禁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道:原来竟是这么回事啊!隋炀帝三次大规模征伐高丽,竟然把自己手中的精锐力量给消耗殆尽了。
如此一来,很多原本扑朔迷离的事情瞬间就变得清晰明了起来,也有了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
话说回来,隋炀帝固然有着不少开创性的壮举,但他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却显得过于急躁冒进了些。
更为要命的是,他压根就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世家大族的恐怖能量以及潜在威胁所在。
正因如此,他才会遭到来自世家大族的迎头痛击,并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而今眼瞅着大唐王朝似乎也有意向高句丽伸出獠牙、发动攻势,想来李渊此番言语实际上是在不动声色地点拨提醒房俊呢!
“是非功过转头空,隋炀帝的千秋评论,自当交由悠悠岁月去评说。而于当下而言,我们所能做的,便是让这大运河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切莫辜负了炀帝当年的这番苦心孤诣啊!”
李渊闻此言语,不禁微微一愣,双眸之中流露出一抹难以置信的神色,直直地凝视着房俊。
稍作沉默之后,李渊缓缓开口道:“你这小子所说之话,倒还真是颇有几分见地。此事既已议定,那接下来便要看你的表现了,需得全力以赴才好。”
房俊眨眨眼,略带疑惑地问道:“老爷子,对于我这般言论,您难道心里就没觉得有些别扭或者不舒服吗?”
李渊轻咳一声,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只要有用得着的地方,又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听到这话,房俊不由嘴角一阵抽搐,暗自思忖道:“嘿,学得可真够快的呀!”就在这时,房俊整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隋炀帝之所以会走向失败,并最终导致亡国的悲惨结局,着实给后世之人留下了极为惨痛且深刻的教训。
为人处世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其当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那些实力雄厚、根基深厚的庞大势力之时,更需要谨小慎微、步步为营才行。
想当初,世家大族们的势力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盘根错节、无孔不入。
然而隋炀帝却未能妥善地处理好与这些世家之间的关系,以致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升级,最终使得自己深陷万劫不复之地。
而现如今的大唐王朝,同样也面临着与之相似的棘手难题。
究竟该如何在与世家大族的这场激烈博弈之中寻得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从而确保朝廷能够长治久安、江山永固,无疑成为了摆在眼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房俊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越发觉得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必须谨慎行事。
他明白,自己虽然有着一定的智慧和手段,但在世家面前,仍显得势单力薄。若不小心应对,很可能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李渊看着房俊若有所思的样子,心中也有诸多感慨。他深知自己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也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如今唐朝虽然建立,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运河的修复和利用,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关系到唐朝未来发展的关键。
房俊抬起头,看着李渊,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神色。
“老爷子,我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会尽我所能,将运河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李渊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但你也要记住,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
房俊郑重地应道:“我会的,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