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八股不背这个锅

其中第二届,人数上的竞争,绝对是最激烈的。

考试的含金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数多少,二是试卷难度。

难度嘛,估计也低不到哪儿去……

这些朱元璋自然也是明白。

朝中文武都明白。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乐滋滋的看热闹。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看向陆知白:“你教授的这作文的法子,咱觉得不错。好好干。”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国子监积累深厚,咱也不求科学院能与之相比。”

陆知白正要开口,却见老皇帝抬起手掌,竖起五根手指:“你们若真能中五个进士——”

他咧嘴一笑:“到时,咱就给科学院一些奖励,好好扶持。”

“臣定当竭尽全力!”陆知白双眼发亮,深深一揖。

心中却暗自盘算着:五个?看来陛下还是小看了八股文的威力。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他,意味深长地说:“宋讷可是放话说,你们能中三个,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现在多说无益,”陆知白连忙低头,却忍不住嘴角微扬,“儿臣正在用雷霆手段训练科举新生……”

“哈哈哈!”朱元璋大笑,“就该这般!”

他扬了扬手:“忙去吧,咱就等着看,是宋讷的老脸挂不住,还是你小子屁股开花!”

陆知白离开武英殿,往工部去了,还在想八股后来的僵化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中谈到“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可见八股文成型是在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时期。

成化之前的明代科举文章还没有定型,并不讲究八股的套路。

八股文最初形成的阶段,内容、形式上考生都有着一定的自由度。诸子百家内容,甚至民间俚语,皆可入八股。

虽文人中仍有一些反对抱怨的声音,但总体上情况还是正常的。

真正的僵化,是从清朝开始的。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