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据江东,虽不如其兄孙策骁勇,但其野心勃勃,不容小觑。今淮南破败不堪,司空派刘馥为扬州刺史,他是否能久据淮南,还未必可知。关中之地,钟元常从并州铩羽而归,其声势大降,只怕关中诸侯亦会蠢蠢欲动,关中动荡不安。”
“司空据中原之地,已是危机四伏。若司空大军北上,荆州刘表、江东孙权坐看形势发展,我军稍有不利,两人必会趁虚而入,率军北上,且钟元常未必能镇住关中诸侯,关中各路诸侯可能立马就会反了。当前形势,我军已不宜出兵,只能固守,请司空三思。”
“公达言之有理。”曹操连连点头,又看向荀彧:“文若,你以为呢?”
“我亦以为大军不能北上,当以守为主,今我军北上已是困难重重,若勉强北上,难渡黄河,又仓促对敌,对我军十分不利,不如以静制动,以坚城据守,才对我军才有利,只是,陈炎迁治所之举,倒让人疑惑。”
“有何疑惑?邺城自然比东平陵要好。”
“只怕未必。”
“哦,此话怎么讲?”
“陈炎以东平陵为治所已有数年,贸然迁移,则会劳民伤财,且陈炎大军南下,可从冀州方向和青州方向出兵,两个方向比较起来,陈炎从青州方向出兵攻打徐州,更为有利,从青州攻徐州,徐州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且我军钱粮难以维持,不利于我军。既然如此,陈炎又为何要迁移治所呢?”
“莫非文若以为,陈炎故作从冀州进军的姿势,却从青州出兵。”
“正是,我亦担心如此。徐州粮食难以自足,距离许都又太远,粮道太长,陈炎攻徐州,恐怕我军难以应对。”
荀攸接过荀彧的话:“若陈炎真攻徐州,我军坚守琅琊,恐怕会被其各个击破,不如放弃琅琊、东海、广陵三郡国,让李典将军退兵下邳,收缩兵力,以下邳坚守。届时,司空再酌情派遣援军,以支援下邳,保下邳周全。”
曹操一阵沉默,当初他攻打吕布、刘备,千难万苦才拿下徐州。如今荀攸轻易说出放弃,他心中自然不满。只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荀攸说的许有些道理。
曹操显然不甘心:“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