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诸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却没有人说话。
“公达之计并非不可,只是将琅琊、广陵等郡国拱手相让,使我名声受损,我心中不甘呀。”
“司空,我有一计,或许可以一试!”说话的是刘晔。
“哦,子扬快说!”
“公达先生之计,亦是无可奈何,我军将兵力撤回下邳固守,陈炎大军必会乘胜追击,占据琅琊、东海和下邳,届时徐州大半就落入陈炎手中,对司空大为不利。司空可向孙权示好,引孙权率军进入广陵,以威胁到陈炎的后方,使其不能全力攻打下邳。”
“引孙权入广陵?”
“正是,司空担心孙权攻打淮南,实则孙权不会动兵,江东基业,乃孙策所创,孙策临终前,传基业于孙权,却不传其子,此乃明智之举。需知江东豪族林立,孙氏根基不稳,若孙策传位于其子,而其子年幼,必不能守住江东,江东换人。”
“事实亦是如此,孙权刚刚继承基业,各郡县纷纷反叛,庐江太守李术、孙权堂兄孙暠、堂弟孙辅等皆怀异心,足见其基业不稳,如此之时,孙权又如何敢率军北上攻淮南呢?唯有以报父仇为由攻打江夏黄祖,才能凝聚江东诸臣之心,一致对外。”
“孙权继其兄基业以来,饱受非议,幸得周瑜、张昭等诸臣支持,才不致大乱。此时,他所需的,乃是朝廷的承认,司空只需舍一个爵位给孙权,孙权必会对司空感恩戴德,不惜为司空兵进广陵。”
“一个爵位?”
“是吴侯。当年孙策得朝廷进封吴侯,孙权继其兄基业,自当继承此爵位,但司空恼怒江东孙氏作乱,故有意不封,今正好用此爵位,结好孙权,有了吴侯之爵,孙权很快就能控制江东。”
“至于广陵,三年前,孙策对广陵垂涎三尺,曾派孙权率军上万攻打广陵,广陵太守陈登坚守匡奇城,使孙权铩羽而归,今陈登已死,孙权若得广陵,必声望大振,可抗陈炎。这广陵远在徐州之东,为当地豪族所掌,就连司空亦是鞭长莫及,不如给了孙权,以使他与陈炎领土接壤,引发两人之间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