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人,你也是官宦之家,你就不怕大汉军清算吗?”
“聂大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你这么害怕,不会是聂大人你手上有冤魂吧?”
袁大人和聂军门针锋相对,就这么在北洋大臣行署里面吵了起来。
起因是袁大人知道京师被围后,想和大汉军谈判投降。
聂军门不愿意,还想集中主力拼一拼,往京师方向突围。
“你!”
聂军门狠狠的盯着袁大人,
“聂某行得正坐的直,自然不怕。”
“但就这样一枪不发,坐视京师被困就想着投降,聂某想知道袁大人心中是否有愧啊?!”
袁大人深深的叹了口气:
“聂军门,聂大人,我知道你忠心,但时代变了,大人!”
“决战之前,王爷和沙俄将军调走淮军炮兵的时候,这场仗就已经败了。”
“大敌当前,他们还有心思内斗,这样的朝廷,留着还有什么意思?”
“再说了,鲁地一败,主力损失殆尽,留下的不过是些许残兵,大势已去。”
“现在京师被围,大势已定,已经无力回天了!”
“在鲁地死伤的,还有这津门内留守的淮军,可都是你我的家乡子弟。”
“内无粮草辎重,外无援军解围,这种时候,还让他们去做无谓的牺牲。”
“聂大人,聂军门,我倒是想知道,你到时候如何面对家乡父老。”
“若是大汉军真的追究,家乡父老一个跑不掉,你聂家祖坟怕是都难保住。”
“这是你想要的?”
说到这儿,聂军门默不作声了。
他知道,袁大人的想法并不算错。
当初淮军在前线战斗,清国在后方把淮军的大炮抽了,导致淮军进攻和撤退时没有火炮掩护,死伤惨重。
那时候,淮军上下就对清国十分不满了。
聂军门本人也相当不满,但他忠于清庭,不去想这些。
这也没错,各为其主。
到了这时候,他也没想放弃清国,而是想着为清国死战,最后自刎殉国就是了。
但他没想过,他的士兵会怎么办。
是呀,这些兵都是在自家附近招的。
正如西楚霸王,当初过江,撑还是能撑几年甚至割据一方的,为何乌江自刎?
还不是因为跟他一起去的那些兵,都是他的家乡子弟。
都是一起长大的兄弟,看着你长大的叔伯,你看着他长大的子侄辈。
这些人,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