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克罗恩病

行世者2 坚木本木 2418 字 15天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些患者在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后,病情并没有明显变化,还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适反应。赵飞扬和刘祖训组织团队成员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赵飞扬说:“看来肠道菌群的调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个患者的肠道环境都不一样,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到更精准的调节方法。”刘祖训思考片刻后建议:“我们可以对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了解他们的菌群组成特点,然后针对性地选择益生菌和益生元。”

调整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他们还面临着一个难题——药物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硫唑嘌呤和巯嘌呤后,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这让治疗陷入了困境。赵飞扬皱着眉头对团队成员说:“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重视,我们要找到一种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降低不良反应的方法。”刘祖训提出:“我们可以尝试减少药物剂量,同时联合使用一些能提升白细胞数量的药物,看看效果如何。”

他们在一位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身上进行了尝试。减少硫唑嘌呤剂量的同时,给患者使用了升白细胞的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和病情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逐渐回升,病情也没有出现恶化。这让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希望。

长期的病痛折磨让很多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刘祖训对赵飞扬说:“飞扬,你发现没,那些情绪状态差的患者,病情好像更难控制。我们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患者的心理健康?”赵飞扬深表赞同:“你说得对,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不可忽视。我们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来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他们邀请了医院的心理专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心理专家通过与患者交流、开展心理讲座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位患者在接受心理辅导后,对医生说:“以前我觉得这病治不好了,每天都很绝望。但听了心理医生的话,我感觉有了希望,也更愿意配合治疗了。”

他们还遇到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的克罗恩病不仅累及肠道,还引发了严重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导致肠道局部缺血。赵飞扬和刘祖训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心血管内科的专家说:“这种血管病变很棘手,我们需要在治疗克罗恩病的同时,考虑改善肠道的血液供应。”消化内科的医生则表示:“但我们也要注意,治疗血管病变的药物可能会与治疗克罗恩病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需要谨慎选择。”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改善患者肠道的血液供应,同时调整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的肠道缺血情况得到了改善,克罗恩病的症状也逐渐稳定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进入了缓解期。

随访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患者在缓解期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病情出现了复发的迹象。赵飞扬立刻组织团队成员对这些患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他对患者说:“克罗恩病即使在缓解期也不能大意,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减少复发的风险。”患者们纷纷表示会注意。

赵飞扬和刘祖训意识到,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彻底治愈这种复杂的疾病。他们开始探索综合治疗模式,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

病例讨论会上,赵飞扬说:“我们要以黏膜愈合为关键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克罗恩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制剂,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了对克罗恩病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