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招工流程,择优录取

相比于在村民里选拔筷子厂的工人,从有文化的知青群体选拔骨干尤为重要。

知青有文化,有见识,并且多次参与陆家庄的集体项目,积攒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陆远打算将获得招工名额的三名知青,当成筷子厂的管理骨干进行培养。

剩余的九十七个名额,采用择优录取的考试方案。

首要条件是要识字。

陆家庄一千多口人,读过小学的人不到一百个。

不是说剩下村民都是文盲,只是说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就这么多人。

剩余村民接受过扫盲教育,能够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百八十个常用字。

但是这样远远不够。

考试标准以认识两百个字为基础,认的字越多,得到招工名额的机会越大。

除此之外,吃苦耐劳,服从管理这些内容也要加进去。

筷子厂接下来的工作属于重体力劳动,吃苦是肯定的。

其次。

服从管理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众人吃大锅饭的情况出现。

等到一切走上正轨。

陆远准备尝试着小范围实施计件工资。

干得多,拿得多。

花了两个小时,陆远和众人完善了后续的招工流程。

第二天,众人各自行动,陆远前往知青们进行能力考察。

眼下,知青们正在参与省农科院的养猪项目。

盼星星盼月亮的希望能够入专家们的法眼,获得进入农业科研机构上班的机会。

陆远之所以只给知青点三个名额,倒也不完全是因为这件事。

几个月后,间断十年的高考将正式恢复。

那个时候,会有大量知青选择参加高考,通过上大学达成鲤鱼跃龙门,改命换运的梦想。

离开乡村,重新回到城市。

至于最后能够留下多少知青,陆远心里也没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