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哭除了让人们觉得我难堪大任以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个节骨眼上,我必须给所有人信心,告诉他们有我在,天就塌不了。”

“后来光明厂被兼并,我听厂里员工说厂牌是你亲手摘下来的,那个时候你在想什么?委屈吗?”

“委屈没有,当时主要是舍不得。因为企业合并的具体内容我已经知道了,保留光明牌,但是厂子要整体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生产,相当于只剩一个空壳。怎么说光明厂也是我一手一脚打下的江山,我当然会心疼了。”

“所以你后来成立汝辉食品厂,起因是源于对光明食品厂的怀念吗?”

“准确的说我怀念的不是光明食品厂,是村长,否则我不会用他的名字做厂名。”

“我看了下汝辉成立的具体时间,那个时候村长还没有过世,他知道你用他的名字做厂名吗?”

“我注册新公司的事他知道,也支持,不过我没有告诉他我用了他的名字。”

“为什么呢?”

“他希望我向前看,但是我觉得吧,人总得给自己留点儿念想。”

基于事实基础之上,贺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省台的节目调性。省台也不负众望,将煽情做到极限,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尤其是基层老百姓,像陈汝辉同志那样脚踏实地、为民着想的好村长实在是太难得了,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说过没见过,如今总算能够在电视画面中一睹他的音容笑貌。

节目还拍摄了陈庄村的今昔对比,以前整条村都是灰扑扑又低矮的土房,现如今则变成了红砖大瓦房和宽敞的柏油马路,还有夜晚也能亮如白昼的路灯。从前一到农闲季节村民大多去城里打零工赚外快,现在足不出村一年365天都有稳定的工作可以做,年底还能有额外的分红。

陈庄村发生的巨变有目共睹,看过节目的老百姓纷纷羡慕陈庄村曾经出现过陈汝辉那样一位村长,以及贺兰这样的继任者。

任何时代都不缺愿意为情绪买单的人群,汝辉辣条因为省台的这部专题纪录片而销量大增。最开始是华南华北地区经销商纷纷打电话通知库存告急,没过两天钱丽清和张松年不约而同与贺兰联系,要求她迅速扩大生产,做好迎接汝辉成为中国零食巨头的准备。

就连因为口味差异导致市场份额一直差强人意的西南市场也传来捷报,陈雪华远走西南大半年,终于能稍稍挺直腰杆,请求厂里给她增派库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