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新县令到任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498 字 18天前

“具体的就不清楚了,但总归是经营有方。”白役挠了挠头道,“想搞清楚得去苏家湾看看,那边的人讲的更清楚些。”

汪元兆与那白役别过,正巧这会从县里又移送过来一批流民,他眼见着这些白役客客气气的帮忙他们拿东西、抱孩子,弄得一众流民受宠若惊。

什么时候官府的白役这么热情好客了?

汪元兆并不清楚,合作社与赵天河签了契约,但凡安置的流民留在本地就业,每给合作社提供一个劳力,男女不论,当地负责哨点的白役便能获得二百文钱的奖励。与其他城市畏惧驱逐流民不同,江夏的白役们将这些流民视作移动的铜钱,争相笼络流民,服务态度那叫一个到位。

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引流入哨,江夏街面上没有流民不说,如今已经在北方逃难的人群中创出了名声。像马千里这些混得好的,甚至主动派人回乡,将老家的亲戚都接过来安置。

刘勷第一次让陈吉发到苏家湾包税时,苏家湾和郑店总共三十多个村子,五万多人口,税银一万余,如今,合作社已经将苏家湾、郑店、金口、灵山、梁湖等地方,将近八十个村子已经被合作社覆盖,加上夹杂其中的五十多个流哨,总人口已经超过二十万有余,紧这一区域安置的流民就有九万余人。

整个江夏县范围内,更是人口激增。崇祯五年刘勷刚刚到任的时候,全县十万余户,三十七万口,到崇祯七年底,全县已经超过五十万口,安置流民接近十五万以上。

所以,难怪汪元兆感觉江夏像个上县,这些尚未入户籍的流民,实际上充实了乡野,刺激了经济,让江夏虽无上县之名,却有上县之实。

这对于汪县令来说,倒是意外之喜。

“东翁,听这小子说,看来是得去苏家湾走一遭了。”师爷捋着胡须,若有所思,“听说那陈举人,还是您的同科。”

“未曾谋面。”汪元兆回忆片刻道,“若非外放江夏,本官也不知同科中有这号人物。先前那帮书吏如何评价他来着?”

“家中有地的,说他是‘陈半县’,家中有钱的,称他是‘陈财神’。”

“对对对。”汪元兆笑道,“难怪他金榜题名却不屑一顾,原来是赶着回来做山大王。”

“如此豪杰之人,东翁要小心从事。”

“自然,这般人物,在府里也是挂的上号的。走,先去苏家湾看看,摸摸底细。”

顺着官道往南走,不多时就踏上一条宽阔的石子路,各种车辆立刻就多了起来,都在急匆匆赶路。

汪元兆与邓来鸾不同,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