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滩沙江防线

它不仅仅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对部队战斗力的极限挑战。

同样也是在毁灭人类的生存空间。

但更糟糕的是,当动员的部队到达滩沙江后,现实的情况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更加棘手。

当前的天气条件,实在是太过于恶劣。

零下30多度的气温,使得江面已经结冰。

虽然几天的时间不足以让冰面厚度达到多厚,但冰层已经严重影响了渡轮的行驶和物资人员的运输工作。

冮面上,渡轮的螺旋桨不时被一些体积较大的冰块卡住,船员们不得不频繁停下清理冰块,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

为了确保滩沙江水上交通线的畅通,驻守在此的部队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

面对冰封的江面,第455预备役步兵师匆忙调运了30多门82毫米迫击炮。

迫击炮是一种重量较轻、便于携带且威力适中的火炮,虽然它的威力比榴弹炮小,但在这种情况下,它显然更适合完成这项任务。

炮兵们迅速在江边的开阔地带架设好了迫击炮,他们熟练地调整着炮身的角度和方位,确保每一发炮弹都能精准地命中冰面。

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炮兵们迅速装填高爆弹。

迫击炮发出一声沉闷的轰鸣,炮弹划过寒冷的空气,带着一道白色的尾迹,精准地落在冰面上。

瞬间,冰面被炸得四分五裂,冰屑像雪花一样四溅开来,巨大的冰块被炸得翻滚着,露出下面深蓝色的江水。

在爆炸的冲击下,江水剧烈地翻腾起来。

一些原本在冰层下安静游弋的鱼类被突然而来的爆炸震得晕头转向,甚至被直接震死。

随着冰层的破碎和江水的翻滚,这些不幸的鱼类被水流冲到水面上,漂浮在破碎的冰块之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它们的身体在寒冷的空气中逐渐僵硬,白色的肚皮朝上,随着江水的波动轻轻晃动。

炮声隆隆,震耳欲聋,每一次爆炸都让周围的空气都跟着颤抖。

江面上弥漫着浓浓的硝烟,硝烟在寒冷的空气中缓缓飘散,与江面上的寒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象。

炮兵们没有丝毫停歇,他们迅速装填下一发炮弹,继续朝着冰面开火。

听着窗外隆隆作响的炮声,孙逸飞走到窗前,可眼前的一幕,却深深的吸引到了他。

下方的街道上,第359预备役步兵师的士兵们正沿着街道两边缓慢行进。

这些士兵是刚刚从壁水市后方的平湖市抽调而来的,他们排成了两列纵队,中间留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以方便车辆的快速通行。

士兵们个个都显得有些疲惫,他们的军装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显得有些皱巴巴的。

从平湖市到达壁水市,整整162公里,漫长的路程也榨干了这些士兵们的体力。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倦容,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和疲惫,但依然努力保持着严肃的表情。

士兵们肩上扛着八一杠自动步枪,枪托靠在肩头,枪身随着他们的步伐轻轻摆动。

他们的手臂有些僵硬,显然是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感到酸痛。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努力地将枪握紧,保持着警惕的姿态。

一些士兵的脸上还带着被汗水和雪花冲刷出的泥污痕迹,但没有人去擦拭,只是偶尔抬起手,用袖口胡乱地抹一把脸上的汗水。

在队伍中间的通道上,十几辆装甲车缓缓行驶着。

它的车身庞大而笨重,轮胎在混凝土路面上发出“隆隆”的声响。

装甲车的表面布满了积雪,车顶上,一名上校军官探出头来,他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尽管满脸倦容,但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突然,几辆摩托车从通道中快速驶过,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摩托车上的士兵们穿着防寒大衣,挎斗上架设着一挺轻机枪。

摩托车的车轮在混凝土路面上飞速旋转,溅起一片片雪花。

军官们穿插在队伍中,他们不时地发出命令和呼喊声。

“保持队形!不要掉队!”

“注意警戒,保持警惕!”

士兵们听到命令后,虽然动作显得有些迟缓,但依然努力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和姿势。

街道两旁,一些居民站在窗前,默默地注视着这支队伍。

他们的脸上带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士兵们的敬畏,也有对这场军事行动的不安。

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小孩子好奇地伸出手指,指着快速驶过的摩托车,嘴里发出惊叹声。

“也是辛苦了这些预备役士兵了。”孙逸飞心中暗道。

“咚咚。”

这时,门外的敲门声却打破了孙逸飞的思考。

孙逸飞收回思绪,中气十足的说道:“进。”

房门被推开,一名中校军官拿着报告单快步走到孙逸飞面前,挺直身子说道:“长官,我们的求援信息,国防部回复了。”

“噢?”

“国防部怎么说?”孙逸飞一边接过报告单扫视着,一边询问着这名中校军官。

“林业部长说,国防部已经从中部战区调来了4个刚刚完成整编的预备役步兵师,他们现在已经乘坐火车出发,预计半天后抵达防线。”中校军官回复道。

“就没有了?四个步兵师能顶什么用?”孙逸飞抬起头,看向布防图,语气中带着不满。

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天,但抵达防线的部队仅有12支。

兵员人数勉强凑齐了十万多人,而调来的四个预备役步兵师,即便全员到齐,也顶多能补充4万多人。

孙逸飞上将的眉头紧锁,这样的兵力,平铺在长达1200多公里的滩沙江上,能顶什么用?

中校军官立刻回复道:“还有三个预备役步兵师正在进行整编,尚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拥有战斗力。”

“但好在,第26摩托化步兵师,已从中部战区启程,将从H36高速路行进,预计一天后到达。”

“导弹部队和航空部队呢?”孙逸飞走到会议桌前,解开身上的大衣询问道。

市政办公大楼里充足的暖气供应使得他感觉有些闷热。

中校军官眨了眨眼睛,思考片刻后说道:“报告长官,第33导弹旅已按计划抵达防线,部署完毕。第九航空师及第七航空师下辖的一个航空旅也已进驻壁水市机场,随时待命。”

“另外,林业部长昨日紧急调集的两支江防团,携带有100多艘巡逻艇,已抵达武鸣县附近水域,执行江面巡逻和支援平民撤离的工作。”

孙逸飞深吸一口气,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声音低沉而有力:“距离我们最近的临海市还能坚持多久?”

作为上将的他,在临海市隔离墙被炸出缺口的第二天,就已经知晓了这个情况。

小主,

中校军官显然对临海市现在的情况不甚了解,他微微皱眉,语气有些迟疑:“这个……临海市的情况,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胡志少将那边传来的消息也不太具体。”

“据从前线擅自撤退的271预备役步兵团的俘虏说,临海市的防线可能撑不了太久,具体时间不太好说。”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些俘虏交代,临海市的隔离墙被炸出缺口后,情况就变得很复杂。

“原本部署在隔离墙上的重火力和部队大部分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感染者从缺口处不断涌出,给防线带来了很大压力。”

“至于具体还能坚持多久,胡志少将那边也没有明确答复。他们现在主要是在尽力拖延时间,争取让后方的撤离和防线构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好的,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孙逸飞微微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疲惫,挥手示意中校军官可以离开。

中校军官迅速敬了个礼,转身走出房门,轻轻将大门关上,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孙逸飞的思考。

房门关上的那一刻,孙逸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瘫倒在凳子上,双眼紧闭,眉头紧锁,脑海中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如果临海市崩溃了,或者南方军区的边境线失守,不论这两个地方哪个先出问题,都是唇亡齿寒的局面啊!”他心里默默念叨着。

假设,南方军区的边境线崩溃,临海市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而若临海市先失守,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周边的部队已经全部集结在临海市周围,一旦临海市失守,周边的市县恐怕会在第一时间沦陷。

虽然城镇中的居民大多已经撤离,但仍有一小部分人固执地留在城内,届时感染者的数量只会进一步增加。

南方军区若想撤退,就必须穿越这些已被感染的区域。

然而,撤退也并非易事。

一旦边境线上的部队大规模撤离,火力必然减弱,感染者肯定会紧随其后。

这无疑是一个死局。

“死局啊,死局!”孙逸飞低声重复着,眼睛死死盯着墙上的那一幅牌匾,声音中带着无奈和焦虑。

而那幅挂在墙上的牌匾,仿佛在时刻提醒着孙逸飞,他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