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滩沙江防线

“上面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忍不住在心里质疑。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果他是国防部长,他一定会立刻下令撤离南方军区的部队,保存大部分有生力量,加固中部战区的主要防线。

眼睁睁看着近百万部队在边境线上白白消耗,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与此同时,在云林县周边江流200公里的范围内,前期到达的部队正在滩沙江沿岸紧张地构筑防御工事。

周边被动员的民众也在积极参与防御工事的构筑。

他们帮助搬运材料,协助士兵们搭建简易的防御工事。

一些有建筑经验的民众还主动承担起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如混凝土的浇筑和模具的搭建。

至于为什么将防御重心设立在云林县周边。

孙逸飞显然经过深思熟虑。

滩沙江全长1200多公里。

如果将有限的兵力和资源分散在如此漫长的战线上,只会导致防线薄弱,难以有效阻挡感染者的进攻。

再者,云林县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知道,现在滩沙江沿岸的云林县可是周边地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撤离人群最多的地区,并且还承担着一部分的物资转运工作。

因此,他决定集中力量,将防御工事和一半的兵力重点布置在云林县周边200公里范围内。

这个范围内不仅是感染者最有可能发起进攻的地方,更是战略上的关键节点。

一旦南部战区的边境线和临海市完全崩溃,情况将变得极为严峻。

虽然撤离的部队可以凭借坦克撞开拥堵的车辆从道路上强行撤离,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又该如何逃生呢?

到时候,南岸云林县撤离的百姓数量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所以,感染者选择进攻这里,不仅可以阻止云林县周边地区的人员撤离,还能为自己的部队提供更多的“兵源”。

从战略角度看,这是一举两得的策略。

只要感染者中的指挥型特殊感染者有点脑子,那它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攻云林县。

至于防线上其他的地方,虽然也在构筑着碉堡。

可是,火力密集度以及防守的士兵数量远远不及云林县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防线。

黑夜中,士兵和平民顶着风雪和江面吹来的寒气,不分昼夜地忙碌着,他们用混凝土和钢筋,木板或者各种一切能用得上的材料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御工事。

这些工事包括永固工事,如混凝土制成的碉堡、重机枪火力点、隐蔽的狙击位和坚固的掩体。

每一处工事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在面对感染者时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火力支持。

小主,

经过几天的施工,一排排混凝土碉堡已经初具雏形。

这些碉堡内部空间宽敞,足以容纳数名士兵和重型武器。

墙壁厚达半米,虽然不能抵御重型火力的攻击,但也足矣。

每个碉堡都配备了重机枪和高射机枪,火力点覆盖了滩沙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

士兵们在碉堡之间挖掘了深深的战壕,战壕内铺设了防水布和木板,确保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使用。

同时,为了防止感染者渡江后的直接冲击,工兵们在浅滩上设置了多道铁丝网和地雷区,形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然而,由于滩沙江北岸的特殊地理环境,这些工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滩沙江沿岸的沙地湿润且松软,这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混凝土在湿润的沙地上难以充分固化,导致一些碉堡的墙体出现了裂缝。

尽管士兵们尽力修补,但这些裂缝仍然可能影响碉堡的结构强度。

此外,由于使用的材料参差不齐,部分碉堡使用的混凝土块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裂缝,虽然经过紧急修补,但这些裂缝仍然可能影响碉堡的结构强度。

部分钢筋的规格也不符合标准,导致一些关键部位的支撑力不足。

并且由于兵员紧缺,一些防线上的兵力配备极其稀少,甚至有时候一公里,才配置得到一个班的兵力。

尽管,防线有着各种不足。

但是,滩沙江北岸的防御工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防御,更是士兵们心理上的支撑。

……

均兰镇内,张涵几人乘坐的摩托车的引擎声逐渐变得低沉,车身开始微微颤抖。

朱大常紧握车把,试图维持平衡,但摩托车的速度还是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最终,摩托车缓缓失去了动力,停在了均兰镇的一条道路分岔口处。

“他娘的,没油了?”朱大常低声咒骂了一句,他低下头,伸手擦去摩托车油量显示表上的雪花。

尽管他用力擦拭,但指针依然固执地指在油箱满油处。

他用力拍了拍仪表盘,发出“咚咚”的声音,但指针依旧纹丝不动。

“这破仪表盘。”朱大常无奈地摇了摇头。

“没油了还是摩托车坏了呀?”坐在朱大常身后的汤向荣探出脑袋询问道。

“应该是没油了!”张涵挪了挪身子,看了看仪表盘。

“唉,加油吧。”朱大常用手搓了搓自己冻得通红的脸颊,从摩托车上下来,走到摩托车的跨斗后。

仔细辨别了一下摩托车跨斗后的三桶汽油。

接着,朱大常弯下腰,提起了那一桶装满了25升汽油的汽油桶,用手拍了拍汽油桶,确认里面还有油。

他拿起汽油桶,拔掉盖子,准备给摩托车加油。

汤向荣也从摩托车上下来,走到朱大常身边,帮忙扶住摩托车的油箱。

朱大常将汽油桶的嘴对准油箱口,缓缓地将汽油倒入油箱。

汽油的气味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混合着雪花的味道,显得格外刺鼻。

“慢点,别洒了,咱们汽油可不多。”汤向荣提醒道。

“行了行了,知道了,飞机哥。”朱大常回应道,双手有些发颤的提着汽油桶,继续倒油。

汽油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逐渐填满了油箱。

当油箱快满时,朱大常停了下来,拧紧汽油桶的盖子,然后将汽油桶放回跨斗后。

“好了,这下又够跑个300公里了。”朱大常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渍,跨上摩托车。

而汤向荣却没有上车,他仔细打量着两旁的建筑,片刻后才说道:“张哥,下了高速,这怎么走啊?”

“这可不是高速路上那种大道,稍微一走错,咱们可别往后开着跑了。”

“手机也没电了,导航也用不了。”刘雅琴也跳下了摩托车,一边活动着僵硬的身子,一边掏出手机说道。

几人的手机在还没有逃到临海市隔离墙下时,就已经没电关机了。

这种乡镇道路如果没有导航的话,陌生人根本找不到正确的方位。

“周围好像也没人了,问路也没办法。”朱大常也焦虑地说道,他看了看四周,叹了口气。

张涵闻言,皱着眉头,右手轻轻的揉着自己的膝盖,目光左右扫视着这个小镇。

均兰镇内此刻已是了无人迹,黑夜中没有一家商铺或居民楼亮着灯光,道路两旁的路灯也忽闪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夹杂着雪花的沙沙声。

从周边的建筑来看,这个镇子显然只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小镇。

低矮的砖瓦房沿着街道两侧零星分布,墙面斑驳,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明显的裂缝。

街道狭窄且坑洼不平,路面上积满了厚厚的积雪,新落下的雪花还在不断覆盖,显得更加荒凉。

偶尔能看到一些废弃的招牌,上面的字迹虽然还依稀可辨,但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显然人们才刚刚撤离不久。

见此,张涵收回目光,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点燃,深吸了一口,沉思片刻后说道:“向北开,不要掉头往后跑就行了,反正前面就是云林县,怕个屁。”

听到张涵做出了决策,朱大常迅速拧动车钥匙发动了摩托车,“行吧,反正咱们这摩托车也是军用的,越野性能也不错,要跑山路也不是没办法。”

随着引擎声的轰鸣声,摩托车正常发动。

几人松了一口气,心中暗道:还好不是出问题了。

摩托车发动后,刘雅琴和汤向荣两人也赶紧上车,虽然心里有着担忧,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刘雅琴坐稳后,低声说道:“只能这样了,希望我们能找到路。”

“找不找得到路?这可说不定,这东西得看命。”张涵吐出一口烟雾,但很快,又被风雪给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