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杨新海第二次实施强奸,同样是在盗窃时发现女主人颇有姿色,将犯罪行为升级。但他并未杀人,只是拿砖头砸晕了男主人,用绳子将其双手反绑,当着男主人的面,侵犯了女受害者,被强奸的女受害者也曾试图反抗,杨大海只是打晕了她,也没有伤害这对夫妻的两三岁的孩子,只是这一次的经历已经让他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转折点发生在第一次奸尸女童案,9月末的时候,杨大海的性心理变得更加扭曲,他体验到了只有把人杀死以及强奸少女才能得到一种安全感。自此之后,杨新海每偷盗一户人家,必杀人。如果有年轻女性或是未成年小女孩,杨新海一定先杀后奸。而中年或老年妇女,杨新海则没有“性趣”。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杨大海第一次使用四磅八棱锤作案,而且从这个时候起,四磅八棱锤就成为杨大海固定的作案工具。每次犯案,杨大海都会买一把新的四磅八棱锤,导致后来人们听到“掂小锤的人”,都心惊胆战。
连环杀人犯的做案流程或作案模式,一旦越来越固定,也就意味他们的犯罪心理越来越趋向稳定。
一个冷血的变态杀人狂魔彻底形成,杨大海作案已经不需要什么明确的动机和理由了。
他想杀就杀,他心情不好了,会杀人,他性欲来了,也会杀人。
杨大海为何动辄杀人全家?为何只奸尸?他是如何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这就不得不回顾杨大海犯下累累杀人案前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了。
1968年,杨大海生于一个农民之家,他父母一共育有6个子女。杨新海排行老四,村里人都叫他杨老四,后来就变成了杨老实,他个头不高,仅有1米6左右,他是家里也村里唯一一个在镇上读高中的孩子,在子女多的家庭里,最受宠的就是老大和老幺,老大是第一个孩子,做父母的自然疼爱,老幺又是最小的孩子,凡事都要让着他,自然也最得宠,而子女多,杨父和杨母就忙着挣钱养家,自然忽略了排行老四的杨老实,对他的生活和学习没有过多的关心,从小缺乏母爱,养成了他孤僻懦弱的性格,跟后来他的心理巨变也不无关系。
杨父的个子也不高,性格也比较软弱,也是经常被村里人欺负,排挤。杨父因为无法忍受这个,甚至有一次选择了自杀,幸运的是被救的及时,但这让杨老实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所有人都想要害他,他没必要对任何人好,因此对同类缺乏同情心。这也是他杀人不眨眼的原因之一。进入高中后,他连食堂里最便宜的菜和最便宜的包子都吃不起,他总觉得低人一等,生活如此艰难,杨父还是支持杨老实读书,并表示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高二,杨父把原本计划买化肥的钱都给了他,杨老实却选择了辍学,他内心自卑又要强,同时他又非常不善表达,小时候被同学欺负了,他也不敢反抗,他父亲也太过软弱,每次受欺负了,没人帮他出头,杨父总是让他让着别人,杨母总是说,咱家穷,你在学校别惹事,杨老实觉得一切被欺负的根源都在于他太穷了。他想表现自己,但学业上难突破,所以他开始打架求存在感。不上学之后,因为恶习他结识了不少社会闲散人员,跟着这些人行骗偷窃,多次进出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