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刘府,一行人走了一段路之后,拐进了一条小巷里。在小巷的尽头,杨阳敲了三下门。过了一会儿里面的人过来开门,然后杨阳和张小海走了进去,其他人则在小巷四周警戒。
这里是一个隐蔽的地下室,里面有不少在工作,看见杨阳进来,都起身行礼。
“殿下,按照你的吩咐,把这些年收集到的消息全都做了分类汇总,一些重要的消息送进了宫里,还有殿下吩咐的,都提前给你备好了。”
回话的是张怀民,张小海的父亲,这间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张小海则是站在门口放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阳细细的翻看着桌上的纸张,这些是他当初让张怀民成立的消息部门所收集到的消息。但这些消息,却是杨阳专门让人收集的,都是一些关于皇亲贵族的消息,所以这些资料必须要保管得十分严密。
其实这些东西他在天机阁也能看到,至于为什么要让张怀民收集和整理出来,为的就是把这些资料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他们果然要造反。”
看完这些资料之后,杨阳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父子反目,兄弟互相残杀,为了那把龙椅,历史上出现过无数这样的事情。本以为在上京,在现在皇帝开明的治下,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有些人,还是被权势利益蒙蔽了双眼,打算铤而走险。
“殿下,我们该怎么做?” 爱去书库
张怀民把这些信息汇总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端倪,但他却不敢跟任何人说,现在又从殿下的口中得到了证实。震惊的同时,心中也有一种确实如此的感觉。
“此事不要对任何人说起,同时让兄弟们重点打探麦震鸿等人的消息,记住不要打草惊蛇,其他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要造反,这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要不是杨阳发现这些人频繁的宫里宫外互相传递消息,他也不会有所察觉。这就像是一张大网,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必须暗地里四处埋下钉子,不仅要隐秘,而且还要牢固。
现在杨阳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用更加隐秘的手段,找到这些钉子,并且在这些钉子的旁边安插上自己的人。但杨阳知道,自己的人手有限,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事情的。所以他只能收集更多的消息,知道这些人的计划和什么时候发动反叛。
离开了小巷,杨阳直奔国师府,听说老国师身体不行了,这两年一直生病卧床,作为学生,杨阳确实是要去看一看的。
到了国师府,发现里面已经站满了人,大多都是些儒生,各个神情悲戚。
“老国师走了?”
看到这些人这样子,杨阳的第一反应就是老爷子走了。
“殿下,你可来了,老爷他他快不行了,但却一直强撑着一口气,人都糊涂了,但就是一直在问,前方的战事打赢了没有。”
老管家迎了出来,一边抹眼泪一边跟杨阳解释。
到了卧房,杨阳无语了,情况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糟糕。老头子确实是卧病在床不假,但此时正靠在床头啃鸡腿呢。这也难怪,按理说这么重的病情,作为学生的刘少知应该在旁伺候汤药才是,可他刚从刘府出来,刘少知还跟自己聊天呢。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老头就没事,起码还没到断气的地步。
“殿下,老朽身体不便,就不给你行礼了。”
老国师放下了鸡腿,拿起手帕擦了擦嘴,让人又端了一碗汤过来,喝了一口,完全不像是要断气的人。
“老师你这是演的哪一出?”
进来的时候管家就把门关了,这里的对话也就里面的人能听到。
“这是演给朝中那些贪生怕死的文官们看的,对方两国联合,他们竟然还主张和谈,只有我反对并且装病,陛下那边才好堵住那些人的嘴。”
“那院外可是满满的站了四五十个儒生,随时都准备好了给你送走,你就让他们这么站着?”
杨阳有些觉得好笑,这里外的落差感,不知道那些儒生们知道真相后,眼泪会不会掉下来。
“累了自然就走了,都走了好几茬了。”管家不以为然,这种场面,他这四十多年来,已经见怪不怪了。
“说吧,你小子来找我什么事情,平日里是不会来看我的,难道说你跟外面那些人一样,盼着我早死呢。”
老国师这话说得中气十足,同时也是怨气十足,想必还记着当年被气哭的事情呢。
“嘿嘿,老师慧眼如炬,此次来呢,一是来看望,二呢是想找老师了解一下,关于建安王叔的事情。听说他也是你的学生,想必老师了解的多一些。”
杨阳自己搬了个凳子,然后在鸡汤里搅了搅,发现只剩一些骨头了,想来这老头胃口很好,一整只鸡竟然被啃了个干净。
“哼,他是不是又犯事了?刚消停了一段时间,是不是又要造反了?也就是陛下心善,换作老夫早把他脑袋砍了。当初救下陛下的是老建安王,又不是他,老拿这协恩求报。”
“当年陛下年幼调皮,一次不小心落水,是老建安王救起的陛下。这建安王,也是传了好几代了,传到现在已经跟皇室搭不上边了。在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发动过一次兵变,但那叛乱只有几十个人,还没杀到皇宫门口就被人拿下了。也是因为如此,没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亡,所以陛下就没有追责,把他下放到他的封地,东海海口郡,然后就消停了一段时间。”
“前两年听说在练兵对抗海寇,有了些成效,但我看这人,绝对没憋什么好屁!说说,他是不是又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