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朝会(十)

殿下大臣们听闻,先是微微一愣,随即纷纷跪地,高呼“吾皇圣明”,只是那此起彼伏的呼声背后,各自心中悚然一惊,陛下,这又是从哪,冒出那么多能臣干吏来?

兵部尚书身着朝服,身姿挺拔如松,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向龙椅之上的李景炎请示道:“陛下,如今局势波谲云诡,值此关键之时,倘若地方上那些世家门阀豪绅大族心怀不轨,借机煽风点火、蓄意扰乱民生,依微臣之见,军队可要预先调度一番?如此方能有备无患,保我朝社稷安稳,百姓安宁啊。”

小主,

言罢,微微低头,目光却透过余光,小心窥视着皇帝的神色。

李景炎端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绣着的金龙张牙舞爪,似欲腾飞而出,衬得他越发气宇轩昂。

他剑眉紧锁,深邃的双眸凝视着殿外,似要看穿那重重宫墙,洞悉天下局势。听得兵部尚书这番话,微一沉吟,片刻后,薄唇轻启,声音沉稳而坚定:

“此刻尚不必大动干戈,轻举妄动恐会打草惊蛇,使得那些暗中谋划之人愈发谨慎,隐匿更深,反倒不利于等掌控全局。”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视一圈殿内众臣,接着道,“但各地驻军不可懈怠,需暗中加紧整备,武器装备该修缮的修缮,粮草辎重该补充的补充,务必做到兵精粮足。同时,要严密监查地方动静,无论是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还是那些豪绅家中的人员往来、物资囤积,一丝一毫都不可放过。”

“一旦遇有变端,即刻快马加鞭飞报朝廷,不得有误,朕要在第一时间知晓各地详情,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话语掷地有声,在大殿内久久回荡,众臣纷纷跪地,齐呼“陛下圣明”。

……………………

李景炎微微颔首:“众爱卿,下一议程,议一议军事改制之事。东境一役,我军虽胜,可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小觑。军官克扣军饷,致使士兵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此怎有战斗力?装备破旧,战术僵化,又怎能应对多变战局?”

兵部尚书面露惭色,上前一步奏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等也早有察觉,正欲向陛下进言。当下首要之事,当革新军制,及武官选拔机制,废除世袭旧制,唯才是举,让有能者领兵。再者,需加大军备投入,设立专门工坊,打造精良兵器,统一配备全军。”

龙椅之上,李景炎身着龙袍,身姿挺拔却难掩眉眼间的疲惫,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阶下众臣,沉声道:“军改一事,朕心中已有考量。如今大燕初定,四方虽暂歇兵戈,然我朝军制积弊已久,改制非一朝一夕之功,却势在必行。”

殿下众臣听闻,先是一阵低语议论,旋即安静下来,皆屏气敛息,等待圣谕。

李景炎顿了顿,继续道:“朕命卿等即刻着手召集,军改相应制策之文武大员人手。此事关乎国运,关乎万千将士生死、社稷安危,所选之人务必才学卓绝、深谙兵略又洞悉朝局。”

说罢,他站起身来,踱步至殿中,龙袍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发出细微的摩挲声,每一步都似踏在众臣的心尖。

“三日后,呈朕审阅。其间若有懈怠、推诿者,朕必不轻饶。”言毕,他目光冷峻,再次环顾四周,那眼神似能洞察众人心中所思。

阶下,一位老将出列,抱拳跪地,声如洪钟:“陛下,军改兹事体大,老臣以为,当广纳各方建言,尤其底层将士之苦、实战之难,不可忽视。”

李景炎微微点头,神色稍缓:“爱卿所言甚是,卿等筹备之际,务必深入兵营,体察实情,莫要闭门造车,弄些纸上谈兵的章程来。”

“臣等,谨遵圣旨。”

众臣齐声应拜,洪亮之声在殿内久久回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