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出谋划策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683 字 2天前

冯宝此话一出,李义府瞬间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大错!

混迹朝堂,揣摩、逢迎上意,那是他李义府发达的根本,可此番“封禅泰山”一事,居然忘了上书表明心迹,实属大意了。

其实倒不是李义府真得忘了,而是他本想着自己找到一个万全之策,替皇帝陛下解惑,哪知道冯宝在朝堂上,三言两语,用“求同存异”之说给解决了,如此一来,之前没有上书皇帝的李义府就尴尬了。

“老夫……唉……确有疏漏,不知冯侯有何良方?”李义府觉得,他冯宝能提出这件事,应该就有办法解决。

“建言圣人速裁。”

“何故?况,事交许中书督办,‘礼部’拟定,老夫能如何?”

“‘礼部’上不能替陛下解忧,下不能酌情处置学堂事宜,此乃过也,理当追责。”

李义府听闻此话,不觉深深看了冯宝一眼,心里非常纳闷。

一直以来,冯宝和谢岩二人除了埋首打理“卫岗乡”、“宝庄乡”和“新安县”三地外,几乎不管旁事,更不用说朝堂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人事变动。

但冯宝今日的说法,却令李义府感觉他有心扳倒某位“礼部”重臣,是以沉吟片刻后,问:“上书陛下不难,然论及追责,当落何人为宜?”

“管他何人?‘礼部’上下一体,皆可问罪。”

“嗯……?”李义府先是大为诧异,继而眼睛一亮,恍然明白冯宝真意。

上书皇帝陛下,弹劾问罪“礼部”,那都是官样文章,关键是“礼部”自身有错,没有及时回复关于“精英学院”官员任免权限等一些事务,皇帝李治可以不理会,也可以拿这件小事去敲打那些礼部官员。

按常理而言,皇帝不会管这些事,一般丢给宰相们处理。

可眼下情况有些特殊。

大唐皇帝陛下李治决心赴泰山“封禅”,虽然把事情交给了许敬宗去办,但具体的章程都由“礼部”制定,而“礼部”这帮官员,不见得会完全听命许敬宗,只要他们愿意,总能想出无数的方法拖延时间。

然而,皇帝和皇后可不想等,拖得越久越容易夜长梦多,只有尽快敲定日程,才好进行下一步准备。

皇帝不能无缘无故处罚官员,总得找个明面上说的过去理由,而李义府上书,不针对特定官员,单单指明“礼部”,这对皇帝李治来说就太重要了。

可以这么说,皇帝收到这份上书弹劾奏章,就可以拿捏整个“礼部”官员,谁要是不积极配合拟定“封禅”,即可以此问罪。

如此一来,相信没有哪个官员会傻到这种程度,用自己的仕途,去换取某位朝堂高官的授意。

“妙哉!妙哉!”李义府很快想通个中关节,击掌赞道:“两封奏疏呈至御前,料无人再敢迁延,冯侯良策,果然高明。”

“李督学过誉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冯宝波澜不惊地端起面前茶杯,慢悠悠品了一口,再放下道:“陛下‘封禅’,朝中官员定当随行,怎可没有李公乎?”

“冯侯之情,老夫心领。”

“欸……我等同朝为官,理应相互守望,不知督学以为否?”

“正是!正是!”李义府满脸堆笑,频频颔首,显得异常高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