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前朝事

合鸣 飞梦舞轻歌 2129 字 1天前

史俊贤心中一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话中的深意。 他端起酒杯,敬向皇帝:“皇上所言极是。臣等为国征战多年,深知兵权的重要。皇上若有何忧虑,臣等愿听从安排,以证忠心。”

皇帝哈哈一笑,举杯回敬:“平南王的心意,朕心领了。诸位爱卿不必紧张,朕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他一饮而尽,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似乎想缓和殿内的紧张气氛。

太和殿内,灯火通明,数百盏宫灯高悬殿顶,烛光摇曳不定,映照在金碧辉煌的殿柱和雕龙画凤的穹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殿中央的龙椅上,皇帝赵恺渚端坐如山,他的龙袍在烛光下泛着暗金色的光泽,威严中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沉。他的面前,金杯玉盏排列整齐,酒香弥漫,却掩不住殿内因他先前讲述历史而弥漫的沉重气氛。那段关于叛将张义的故事,仿佛一柄无形的利剑,悬在众将领的心头,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赵恺渚似乎并不打算让这份凝重持续太久。他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杯底与案几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皇帝的脸上重新浮现出一丝温和的笑容,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的众将领。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带着一丝安抚的意味:“诸位爱卿不必紧张,朕提起这些历史往事,并非怀疑你们的忠心。”这话虽轻,却如春风拂过冰面,试图融化殿内的紧张气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平南王史俊贤闻言,心中微微一松,但那根紧绷的弦并未完全松懈。他端起酒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酒液在杯中微微晃动,映出他深邃的目光。他轻抿了一口,酒香入喉,却难掩他内心的警惕。作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史俊贤深知皇帝赵恺渚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绝非随意。他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下文,目光紧锁在赵恺渚的脸上,试图从那张波澜不惊的面容中读出更多的线索。

殿内另一侧,李牧和与赵武陵对视一眼,两人的眼神中都带着一丝疑惑。李牧和粗犷的脸庞上眉头微皱,他的手掌不自觉地握紧了酒杯,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赵武陵则低垂着眼帘,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似在沉思。两人缓缓坐下,但脸上的凝重并未消散,仿佛皇帝的话在他们心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

皇帝顿了顿,目光如鹰般锐利却又掩饰得恰到好处。他继续说道:“朕说了张义的故事,只是想让大家明白,兵权之事,关乎国家安危,不可不慎。但朕也深知,诸位将军与那叛将不同。你们为国征战多年,忠心耿耿,朕岂会不知?”他的语气温和而坚定,字里行间似乎在刻意拉近与将领们的距离,试图消弭他们心中的不安。

史俊贤心中一动,他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的语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份温和中,似乎藏着一抹试探的意味。他连忙起身,袍袖轻摆,拱手道:“皇上英明,臣等深受皇恩,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声音平稳,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似在揣测皇帝的真正意图。

李牧和也跟着起身,他身形魁梧,站起时带起一阵轻风。他粗声道:“皇上,臣虽不善言辞,但一颗忠心天地可鉴。北熊军团上下,皆愿为皇上效死!”他的语气豪迈,带着一股战场上的直爽,但那洪亮的声音中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仿佛生怕自己的忠诚被误解。

赵武陵则微微一笑,起身时动作儒雅从容。他轻声道:“皇上,臣等能得皇上信任,乃是三生有幸。金象军团定当竭尽全力,保我朝太平。”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温润的笑意,但眼中却藏着一抹深思,显然也在揣摩皇帝话中的深意。

皇帝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好,诸位将军的忠心,朕心领了。朕常对太子说,我朝能有今日之盛况,全赖你们这些忠臣良将。”他顿了顿,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史俊贤身上,声音中带着一丝笑意:“平南王,你说是不是?”

史俊贤心中一跳,他知道皇帝这是故意点到自己。他连忙点头,恭敬道:“皇上所言极是。臣等能为皇上效力,乃是莫大的荣幸。”他低头行礼,动作恭敬而得体,但心中却暗自警惕,皇帝的这一问,显然意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