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贤心中一沉,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皇帝的神情,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他缓缓起身,语气沉稳道:“皇上,臣等深受皇恩,自当以国家为重。若皇上有所安排,臣等定当遵从。”他的声音平稳,但心中却掀起了波澜。伴君如伴虎,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再不知进退,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皇帝看着史俊贤,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诸位将军不必如此,朕自然是相信你们的忠心。”他的声音温和,似乎在试图缓和殿内的紧张气氛。然而,史俊贤却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的这句话只是铺垫,真正的重头戏恐怕还在后面。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酒香入喉,却难掩他内心的警惕。他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下文,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太和殿内的烛火微微跳动,映得每个人的脸庞忽明忽暗。皇帝赵恺渚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似乎对他们的反应颇为满意。他的手指停止了敲击扶手,轻轻搭在龙椅上,整个人散发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威严。史俊贤低头看着杯中的酒液,心中暗道:“皇上这一手,果然高明。先抛出张义的故事震慑人心,又以‘休息’之言试探我们的反应。现在无论我们如何表态,都已落入他的节奏。”他抬起头,目光与皇帝短暂交汇,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寒意。
皇帝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酒杯,杯底与案几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他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对国家忠心耿耿,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朕常想,如何让这份太平延续下去,总是需要一些新的打算。”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史俊贤闻言,心中一跳。
殿内的气氛因皇帝的这句话而再次变得微妙起来。李牧和与赵武陵对视一眼,两人的眼中都带着一丝不安。其他将领也屏息凝神,生怕错过皇帝的下一句话。史俊贤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他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心中暗自揣测着对方的计划。
太和殿内,烛光摇曳,金碧辉煌的殿柱在光影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皇帝赵恺渚的话音刚落,殿内的气氛便因他的那句“新的打算”而变得更加凝重。平南王史俊贤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他的目光紧盯着皇帝,心中暗自揣测着对方的真正意图。李牧和粗大的眉头皱得更深,他低声嘀咕了一句:“新的打算?这又是什么意思?”赵武陵则低头沉思,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显然也在努力消化皇帝的话。
皇帝靠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搭在扶手上,整个人散发出一股从容不迫的威严。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似乎对他们的反应了然于胸。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爱卿,朕近日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份太平延续下去。天下安定已久,朕想创立一所军事学院,名为战争学院。”此言一出,殿内的气氛骤然一变。众将领面面相觑,眼中都带着一丝疑惑和惊讶,仿佛没有料到皇帝会突然抛出这样一个计划。
史俊贤心中一跳,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话中的深意。他不动声色地端起酒杯,掩饰自己的情绪,酒液在杯中微微晃动,映出他深邃的目光。他低头思索片刻,心中暗道:“战争学院?这分明是以培养新人为名,削弱我们这些老将的兵权。”他抬起头,目光与皇帝短暂交汇,却见对方脸上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似乎早已预料到他们的反应。
皇帝顿了顿,继续道:“战争学院将选拔年少有天赋的功勋子弟、烈士子弟以及皇族子弟,入学院进修学习,研习战法。诸位将军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天下安定,各位将军也需要颐养天年,不如发挥余热,教育更多的人才,为国效力。”他的语气温和而坚定,仿佛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提议。然而,这番话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在众将领的心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
李牧和闻言,粗大的眉头皱得更紧,他忍不住站起身,粗声道:“皇上,臣等虽愿为国效力,但战争学院之事,臣等恐难胜任。臣等只会带兵打仗,教育人才这种事,还是交给那些文人墨客吧。”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直爽的豪气,但语气中却透着一丝不安,显然对皇帝的这个计划感到措手不及。他的话一出口,殿内的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附和,似乎都被他的直白感染。
赵武陵也缓缓起身,他的动作儒雅从容,与李牧和的粗犷形成鲜明对比。他轻声道:“是啊,皇上,臣等都是粗人,恐难担此重任。若要教导后辈,臣等恐怕只会误人子弟。”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苦笑,眼中却藏着一抹深思,显然也在权衡这个计划对自己兵权的影响。他的语气虽谦逊,但话中却透着一丝推脱之意,似乎不愿轻易接受皇帝的安排。